梅州时空 首页 热点 查看内容

读梁伯聪《梅县风土二百咏》有感

查看: 687| 评论: 7| 收藏:0

发布者: 管理员CC | 发布于:2014-3-22 09:01|原作者: 张维耿

楼主

                                          读梁伯聪《梅县风土二百咏》有感

    去年底蒙梅州中学泰国老校友梁晓熹先生惠赠梁伯聪《梅县风土二百咏》一书,读后引发了我的许多怀想。   

    梁伯聪先生是我们梅县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和诗人,曾在梅州中学任教国文多年,培育了多名高士,令人敬佩。记得梅中百年校庆时,其公子梁挺生先生曾回梅参加庆典,为“梁伯聪体育馆”、“梁伯聪纪念大楼”和“梅州中学伯聪分校”等剪彩,对母校的硬件建设贡献良多。

    《梅县风土二百咏》一书,用诗歌形式反映了梅县教育文化事业的变迁和发展,对抗战期间的民情民生多有描述,其中许多诗句能勾起我们这些经历过苦难岁月的长者的强烈共鸣。

    有一首描述古塘坪飞机场的绝句:“飞机场筑古塘坪,兴不多时又废耕。空惹敌人凶瞰视,弹投炸击震天惊。” 这让我联想起1938年春,日寇先是出动8架飞机,后又出动16架飞机,轰炸古塘坪机场,共投弹数十枚。没想到两架敌机因飞行故障先后坠毁,4名机师被当地军民击毙。

    有关旧时梅县运动场的建设,也有这样一首诗:“武庙门前水一方,临刑旧号杀人塘。填沟辟土锄荆棘,化作庄严运动场。”我曾听一位清末当过兵的堂叔说过,此地是前清杀人的场地。一天晚间,有个人来到社官老爷前用香炉灰止血,应是砍杀未中要害,逃命出来的。这一满清时期的刑场,民国期间先改建成东教场,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成了梅县体育场。

    还有一首诗提到抗战期间的文化教育:“沦陷区遭敌不堪,移来商校与华南。中流一水遥相望,各自经营努力担。”我想起当年有两所外地迁来的学校:一所是从汕头迁来的省立岭东商业职业学校,设在江南,另一所是由香港迁来的华南中学,地处江北,确乎是“中流一水遥相望”。这两所学校都办得有声有色,在梅县颇有名气。我1943年就考上了省立岭东商业职业学校初中部。那年遭遇大旱,饿殍遍地,每天经梅江桥去上学,早上还看到桥上有几个饥民在痛苦呻吟,放学回家时就已直挺挺地躺着了。

    描述1943年大旱灾的诗句也有不少,如:“卅二年间闹恐慌,饥民道殍食无粮。”“日饮稀疏餐一粥,碗头吹起浪花风。”“难童难女有招呼,营养无多菜色枯。”这些情景,上了年岁的人莫不记忆犹新。那时有句顺口溜形容食粥的稀疏:“一一条浪,一啜一条巷。乌蝇跌落去,打乒乓。”与诗句“碗头吹起浪花风”正好相应。

    梁伯聪先生的诗作,质朴无华,情感浓郁,充满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显现出深厚的国学功底,又融汇了客家民歌的纯朴风格,诚可贵也。

进入 张维耿 文章参与讨论

2

鲜花

鸡蛋

握手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2014-3-24 22:10 -4#
一品香: 梅县图书馆有吗?
梅州中学图书馆应该有这本书的。 引用
2014-3-24 22:05 -4#
一品香: 梅县图书馆有吗?
你可去询问一下。这本书在梅州市或梅县图书馆可能会有的。 引用
2014-3-24 21:26 -4#
梅县图书馆有吗? 引用
2014-3-24 17:00 -4#
一品香: 张老师您好!久闻梁伯聪《梅县风土二百咏》一书,苦于难得。今欣喜贵处珍藏,不知能否借阅。谢谢
你看看能否到梅县图书馆借阅? 引用
2014-3-24 14:56 -4#
张老师您好!久闻梁伯聪《梅县风土二百咏》一书,苦于难得。今欣喜贵处珍藏,不知能否借阅。谢谢 引用
2014-3-22 13:33 -4#
年年有YU: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梁伯聪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谢谢。
博友不言谢! 引用
2014-3-22 11:24 -4#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梁伯聪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谢谢。 引用

查看全部评论(7)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