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中文系

相关博客

分享 充满乡土气息的客家话歇后语
张维耿 2017-1-9 10:13
充满乡土气息的客家话歇后语 客家话有不少歇后语,有些歇后语非客家人不容易听明白的。我在中大中文系听黄海章教授上古代文学课。他在课堂上讲授唐诗《春江花月夜》,分析过该诗的艺术特点后,提问一位男生,没想到竟然答非所问。黄教授听了,用带客家话口音的普通话说:“简直是丈人佬的菜地——愕然。”来自客家地区的同学哄堂大笑,而坐在旁边的同学问我:“你们笑什么?”原来黄教授用的是客家话歇后语。我解释说:丈人佬即岳父,菜地即菜园,丈人佬的菜地就是“岳园”。客家话“岳园”与“愕然”谐音,岂不就是那学生的回答令黄教授感到“愕然”了!还有一次,黄教授在课堂上听了学生的回答说:“简直是莫名其土地堂”,也是用了客家话歇后语。土地堂即土地庙,客家话“庙”、“妙”同音,“莫名其土地堂”的歇后就成了“莫名其妙”了。 客家话歇后语在我编著的《客方言标准音词典》里收了不少。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器物类: 饭甑肚 欸 放铁尺——蒸(真)家伙 客家话称铁器为家伙。蒸饭的甑子里放把铁尺,就成了“蒸家伙”了。“蒸”与“真”谐音,运用时指真物真事,一点不假。 火砖烧瓦——共窑货 用青砖砌窑烧瓦,青砖与瓦都在同一窑内,所以说是“共窑货”。运用时指一样的货色,含贬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丘之貉”。 钝刀破竹——想唔开 一段竹子的“段”,客家话叫“想”。用钝刀子破竹,自然破不开那段竹子,所以说“想”不开。运用时语意双关,指对某件事情想不开。 筷 只 打铜锣 ——有都折为无 铜锣要用槌子敲,用筷子敲,铜锣没能敲响,所以说有也等于没有。运用时指某些做法无济于事。 黄鳝头掂啊起——盲打锡 黄鳝头,焊锡用的工具,因外形像鳝鱼头得名。焊头收起来,不焊锡了,客家话说成“盲打锡”。 运用时“盲打锡”谐意不予理睬。 (二)农厨类 落秧落倒麦——杂种 播种要用稻谷,却错撒了一些麦种,是谓“杂种”。运用时成了骂人的话,相当于普通话的“狗杂种”。 擂椎撑碓——无杈(差) 客家话“擂棰”即“棒棰”。舂米的碓不用时要用丫杈撑好,没有丫杈,只好用棒棰了。客家话 “无杈”谐音“无 差 ”,运用时指毫无差错 。 尖琢瓮——唔稳当 尖底的陶瓮放不稳,运用时指做事不稳当。 炙 欸装酒——唔在壶(乎) 用瓦煲盛酒,酒不在壶里,所以说“唔在壶”。“唔在壶”与“唔在乎”谐音,运用时指满不在乎。 油罂无耳——安络(乐) 油罂,盛油的罐子;油罐子没耳,只好罩个络子来提。客家话“安络”、“安乐”谐音,运用时指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三)牲畜类: 骑马库棍 欸——防老成 骑马拄拐棍,为的是更稳妥一些。运用时指过分稳妥。 黄 牛过河——角顾角(各顾各) 黄牛过河时牛角碰着牛角。客家话“角”与“各”谐音,运用时指各人管各人的事。 年三十个鸭欸——唔知死 年三十是宰鸭的时日,鸭子还不知道要被宰。“唔知死”,客家话喻事态严重还不察觉。 鸡公生卵 —— 做唔到 公鸡下蛋,那是办不到的。常用来比喻事情无法办成。 卵孵鸡唔出——坏蛋 鸡蛋孵不出小鸡,说明鸡蛋是坏的。运用时谐意“坏家伙”。 ( 四 ) 人事类 叶伯姆个鸡 欸 —— 会去会转 相传有个叫叶伯母的妇人养了一大群鸡 , 她点鸡是一双一双计数的。有一天点鸡,最后为单数,不见了一只;第二天一点,仍是双数,以为那鸡回来了。如是多次。其实是每天被人偷了一只鸡,她并未察觉,自以为鸡走失后又会回来。运用时多指财物有去有来。 驳脚妹欸 —— 贪(淡)行 客家话“贪”、“淡”同音;“贪行”即“淡行”。把女婿续娶的女人认做自己的女儿,俗称驳脚,相互间没有什么血缘,来往不多,所以说是“淡行”。运用时多指彼此很少往来。 皇帝相打 —— 争天 皇帝互相攻打 , 是为了争夺天下。“争天”一语双关,客家话的意思是差得远。 背囊上 痒 —— 倒爪 往自己背上抓痒痒,要把手反过来抓。客家话“倒爪”谐音“倒找” , 运用时指不仅没得到好处,反而吃了亏。 三只手指拈田螺 —— 十拿九稳 用三只手指去拈田螺 , 一定拿得稳稳的 , 比喻做事十分有把握。 (五)神佛类 跛脚公王—— 废(费)神 梅县城南有个神庙叫泮坑公王;如若公王跛脚残废了,就成了废神。客家话“废神”谐音“费神”,运用时多指伤透脑筋。 坳上伯公 —— 两头食得 坳上,指两山之间的低洼地;伯公,即土地神。位于两山间的土地神,两头的村民都会用供品敬奉,所以说“两头食得”。运用时 喻两边都得到好处。 潮州伯公 —— 学佬神 ( 老成 ) 潮州人,客家人称之“学佬”;伯公,即土地神。这样一来,“潮州伯公”便成了“学佬神”了。客家话“学佬神”与“学老成”谐音,运用时指学稳重点。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阎王出的告示是给鬼看的,自然用的尽是鬼话。运用时指说的尽是不正经的话。 打 开庵门——看真神(诚) 客家话称“庙”为“庵”,庙门打开,才看得见菩萨,所以说“看真神”;客家话“真神”谐音“真诚”,运用时指看某人是否真心诚意 。 (六) 文字类 三字直写 —— 看川 ( 穿 ) “ 三 ” 字竖着写看成 “ 川 ” 字。客家话“川”、“穿”谐音,运用时指一眼看穿。 大字无横——人字(事)好 “ 大 ” 字没有一横 , 成了 “ 人 ” 字。客家话“字”、“事”同音,“人字”谐音“人事”,运用时指人际关系好。 报纸拿来做衫着 —— 周身係字(事) 用报纸做衣服穿 , 满身都是字。客家话“字”、“事”同音,运用时指忙得不可开交。 从上述所举的客家话歇后语可以看出,组成歇后语的方式不是用的谐音双关,就是用的语意双关。如“ 沙坝摆摊——碍航(外行) ” ,在沙摊那儿摆摊子,阻碍航行。客家话“碍航”与“外行”谐音,运用时指做事非常外行, 这就是用的谐音双关。又如“ 四丈八个龙船 —— 转唔过弯来 ” , 四丈八尺长的龙船自然很不容易转弯 , 常用来比喻思想很难拐过弯来, 这就是用的语意双关。 客家话歇后语, 其 歇后 所本的材料大都是农家的牲畜和日常用物,或是民间熟知的神佛一类,因而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容易为一般民众所理解,并在民间广泛流行和运用。 ( 2017-01-07 )
个人分类: 客家文化|4817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头一回乘飞机
张维耿 2016-6-21 15:15
头一回乘飞机
头一回乘飞机 那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1965 年冬,我们五位老师先后到湛江和海口市给中文系函授学员上面授课。那时交通不便,我们选择的是水陆联运,先乘花尾渡到江门,再转乘长途汽车到湛江。在湛江上了两天课,又乘长途汽车到雷州半岛的海安,由海安乘轮船过琼州海峡才到达海口的。 我们到海口后,订好了由海口直达广州的回程轮船票。没想到上完面授课后,海面刮起了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骤然变冷。一天,两天,三天……大风还停不下来,海轮一直停航。我们几位老师十分着急,打算改乘飞机离开海口。那时坐飞机不容易,要获得校领导的批准。打了电话给学校教务处,答复是只允许王起教授一人乘海口到广州的直航回去,其余四位教师只可先乘飞机到湛江,再经水陆联运回广州。 就要去订机票了,副教授赵先生突然说,飞机半空中要停下来修理怎么办?他不想坐飞机了,打算风停后乘轮船回广州去。我们几位教师左劝右说,他好不容易才应允下来。 由海口飞湛江,航程用不了半个小时。那时的飞机是苏制伊尔型的,只有 28 个座位。一上飞机闷热异常,每位乘客发一把纸扇。飞机启动以后,旋开座位侧旁的通风口才能降温。飞机升空了,感到耳朵有股压力。从高空下望,那楼房就像一只只火柴盒,海面船只就像一片片的树叶。在飞行过程中遇到强气流,机身显得有些抖动,赵先生眉头皱了起来。越过琼州海峡,一忽儿就看到湛江市区了。降落架咚一声落下,飞机迅速下降,很快就稳稳地落到机场了,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回顾此次航程,赵先生说:“汽车开往海口机场,我忧心忡忡;飞机快速腾空,我提心吊胆;安全降落后,原来如此。”赵副教授家中五口人,妻子没有工作,有三个儿女,全靠他的工资生活,也难怪他不愿乘坐飞机。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 要是飞机万一出事,赵先生一家子可怎么过啊! ( 2016 年 6 月 16 日) 苏制伊尔型小客机
个人分类: 回忆录|1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三芳”趣话
张维耿 2015-6-14 08:11
“ 三芳 ” 趣话 某大学中文系有位何融教授,是教现代汉语语法的。 1964 年,他给 63 级的同学上语法课。课堂上老师常找学生提问。何教授先提问了两位男生,打算找个女生来回答问题。 何 教授打开名册,点了林立芳。林立芳站起来,何教授看了看说:“是个男的,坐下!”学生中传出几声笑语。他又查看了名册,点了梁诚芳。梁诚芳站了起来,何教授说:“又是个男的,请坐下!”在座学生发出了一片笑声。何教授再细看名册,看到有个刘爱芳,心想一定是女生了。刘爱芳点名后站起来,没想到还是男生。何教授傻了眼,叹了口气,低声说:“怎么还是个男的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自此,中文系 63 级男生有“三芳”,在校园里传为佳话了。
个人分类: 小笑话|14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