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潭柘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博客

分享 探秘千年古刹潭柘寺的美丽传说
宋丞策 2015-6-11 07:29
探秘千年古刹潭柘寺的美丽传说
不久前,笔者乘车专程来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山谷幽静,景色宜人,峰峦绵亘,松林葱郁,登上了这座闻名古今中外的千年名刹潭柘寺。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我站在潭柘寺毗卢阁上纵目远眺而小天下,一览寺庙及远景尽收眼底。依偎在山间层层叠叠的绿树和万花丛中,尽情地登高远望,红墙碧瓦,熠熠生辉,古树参天,巍峨壮观,在阳光下显得是那样的宁静,清爽。袅袅升起的香火烟雾犹如仙境一般,没有了城市车水马龙的喧闹,没有了大海潮涨潮落的波澜……犹如置身世外桃源,虽然过去多日,但那道风景依旧回味无穷。 潭柘寺不但自然景观十分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也丰富多彩。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故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说。原名嘉福寺,后改名为岫云寺,因山上有龙潭泉水,山下有珍贵的柘树林,故起名潭柘寺。殿堂依山势而建,气度恢弘,高墙环绕,别具一格,感觉是那样的引人入胜。 俗语有云:“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描述的就是潭柘寺的地理位置。笔者一路徒步绕过塔林旁的弯道时呈现眼前的是山坡上古木参天,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松柏苍翠,满目青绿……踏过怀远桥,曲径通幽,映入眼帘的山门,只见正中门洞上方有一块汉白玉石横额匾,上面有清朝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敕建岫云禅寺”六个大字,喜鹊飞来飞去显得格外美丽,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 穿过山门,庄严寂静,暖风扑面所见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弥勒佛像,背面供韦驮菩萨像,两侧四大天王威武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殿内两侧有一幅脍炙人口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对联内容蕴含哲理,耐人寻味。 北京有句民谚:“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传说中的解释,是一种神话。过去,北京城里这句话广为流传,把它看作玄不可测的天机;如果潭柘寺被烧了,北京城必定被水淹。因为北京城原是个海眼,潭柘寺修起来后,水妖被镇服了,海水也就退了。 在天王殿东侧有一个长方形院落,这是寺内的大伙房。据资料记载,过去最大的铜锅灶门的正上方有一石匾,石匾上刻有“潭柘寺”三个字,据说这是寺中老方丈怕潭柘寺失火,所以刻块石匾放在灶门每日焚烧,以避邪灾。弟子不解其意 , 老方丈回答说“不焚则焚 , ,焚则不焚”。又曰“火烧潭柘寺,日日绕火龙,水火一相济,市岁保太平”。据说该寺从此以后就杜绝了火患。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雄伟壮丽的古建筑,“福海珠轮”横匾为清朝乾隆皇帝手书。鸱吻两侧的四条“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的御赐之物,在全国仅潭柘寺独有。大雄宝殿之后毗卢阁之前有四株高大的古树,南边的两株为娑罗树,北边的两株是银杏树。东边一棵是清朝乾隆皇帝命名的相传是辽代种植的“帝王树”, 西边的一株树,因枝干丛生而得名配王树。 毗卢阁是寺院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花草溢香,也是寺内最高大的建筑。其鸱吻背面“凤在上,龙在下”的“龙凤呈祥”的图案,很是罕见。观音殿是潭拓寺的最高点,殿前有清朝乾隆皇帝手书:“莲界慈航” 。 据悉,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寺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 1.7 米、重 150 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这就是“潭柘四宝”之一“神石鱼”。 … … 当我依依不舍走出潭柘寺的时候,不知不觉夕阳已接近西山,抬头一望西边的天空一片通红,把潭柘寺的轮廓清清楚楚地勾画出来,只见大山深处的这座千年古刹显得更加古朴、典雅和庄严。潭柘寺的古色古香使我流连忘返,无法忘怀。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渐行渐悟的里程,心中坦然,美景无限。当我回眸一天行走在潭柘寺的路途上或深或浅总会留下无形的脚印,仔细倾听自己的脚步声,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穿梭在过去、现在与未来,刹那留下的脚印渐行渐远总是追不回来。 最让我难忘的是有幸亲手撞响了潭柘寺的钟声,祈福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佛法永驻。那响亮、雄厚的钟声,淹没了红尘滚滚的喧嚣。这座千年古刹的美丽传说早已深埋在我的记忆中,依然还是那样的清晰,抹不去昨日我 不知不觉 路过着沿途的风景,飘去的是浮云,留下的是蓝天。(文 / 宋丞策)
1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笑“国乒”对号,竟成了“国球”的化身?
宋丞策 2015-2-21 07:36
记得北京市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还有峨嵋山上有一个叫灵岩寺的寺院,也有弥勒佛一尊,其对联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时逢春节喜气洋洋之际,笔者本不想打破详和的年味氛围,也不愿点评春晚小品《投其所好》的话外音。从儿童时笔者就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虽说几次执笔又几次撂笔,但还是忍不住写上几句对事不对人的“五问”顷刻而就,希望“国乒”大度包容,而不是小肚鸡肠 …… 祝福“国乒”,祝福“国球”! 一问:我国“乒乓球”被誉为“国球”的代名词家喻户晓,但是什么时候“乒乓球”一词却演绎成了“国乒”的专用词闻所未闻? 二问:“乒乓球”本是群众性多元化的大众时代,“国乒”身上的光环不知用了多少纳税人的钱铸成的奖牌,但是什么时候“乒乓球”却成了“国乒”个性化的专用符号? 三问:春晚小品《投其所好》一句台词暗讽溜须拍马,竟然“国乒”莫名其妙地对号入座,是什么原因让“国乒”耿耿于怀、一“讽”即跳,难道“老虎屁股摸不得”? 四问:春晚小品“拒绝”一词“殃及”了谁?是“误伤”还是“无伤”?一句讽刺现实中“投其所好”的乒乓球台词何罪之有?演员何须道歉?“国乒”何谈原谅?难道“国乒”竟成了“国球”的化身? 五问:中央“打虎”、“拍蝇”上无禁区、下无死角,难道乒乓球领域既是净土又是静土?既是禁区又是特区? (文 / 宋丞策) 北京青年报 2 月 20 日报道:中国足球终于没有成为春晚小品恶搞的对象,可谁料想羊年春晚却令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意外“躺枪”——小品《投其所好》倡导反腐倡廉、暗讽溜须拍马,但其中一句“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的台词却“误伤”了乒乓球,招致部分国内乒坛人士的不满。虽然开心麻花团队成员沈腾事后在微博中表示这是一个口误,但此事仍在观众中间引起热议。 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从来都是春晚吸引观众眼球的重头戏,而小品中有关体育的素材也往往以讽刺、幽默的形式被表现出来,就像过去几年春晚中国足球屡遭冷嘲热讽。《投其所好》讽刺的是,“马屁精”女科长挖空心思,希望巴结喜欢打乒乓球的新领导,最终弄巧成拙被廉洁的新领导“踢落马下”。开心麻花团队也希望借此小品暗讽溜须拍马,并与当前反腐倡廉的大势相契合,可是台词中将乒乓球与“黄”、“赌”一并列为被“拒绝”的对象,就触动了乒乓球人的神经。前辽宁乒乓球队队员汤媛媛发表微博表达不满:“乒乓球是国球,请不要拿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当作讽刺的小品,这是在侮辱我们对乒乓球的一种执着和精神,我鄙视,也不知道乒乓球怎么就和黄赌毒联系在一起了。”前不久退役的名将王皓随后转发了汤媛媛的微博,还言辞非常激烈地表示“这个小品不怎么样也能上春晚”。国乒男队队长马龙也在其微博上说,“拒绝乒乓球几个意思?”他还在微博上附了几个表情图像以示困惑和不解。 或许是意识到这句台词“伤及无辜”,开心麻花团队成员沈腾昨天在微博上称这是一个口误,“拒绝黄、拒绝赌、拒绝拍马屁,把拍马屁说成了乒乓球。抱歉!给喜欢国球的朋友们添堵了。”王皓、马龙等人随后也转发了这条微博,不再对此事揪住不放。正在老家休假的国乒领队黄飚昨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个小品我看了,提倡反腐倡廉,我们乒乓球界一定支持。但乒乓球毕竟是一项运动、一项事业,拒绝乒乓球?这不合适。” 节目播出后,围绕着这句台词的争议在网络上激烈展开,有网友认为,小品弘扬积极的内容无可厚非,但把乒乓球和黄、赌同样列为拒绝对象是对这项运动不够尊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小品作为语言类节目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取材上可以展开各种联想,“拒绝乒乓球”无论是演员即兴发挥还是口误,围绕它的讨论应该限于艺术本身,“文艺创作需要土壤,就像乒乓球需要球桌一样,一句玩笑话请别较真儿”。 黄飚最后笑着对北青报记者说:“人家都道歉了,作为乒乓球人,我们在维护项目尊严的同时,也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而王皓也表示:“这事过去了。”
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