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时空 标签 科学技术 相关博客

tag 标签: 科学技术

相关博客

分享 佛主的烦恼
郑壮旺 2016-4-23 19:30
佛主的烦恼 郑壮旺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佛之人越来越少,佛主的烦恼也越来越多,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我: 佛主为何闷闷不乐? 佛主: 现在很多人都缺少信仰,看着人们整天忙忙碌碌却过得并不开心,我想拯救他们却无能为力,因此而烦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 这也许是科学发展造成的。以前的人们,当心灵有困惑无法解答时,就会想到以求神拜佛的方式来寻找心灵的解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科学都能给予完美的解答,于是人们慢慢习惯以科学的方式来解惑,求神拜佛的频率就小了。 佛主: 佛是引导人向真,向善,向美的,和科学并无冲突,为何时代走到今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类的信仰却越来越淡化了呢?特别是年轻人。 我 :这可能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古时候人类过的是农耕生活,收成的好坏和天气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大家靠天吃饭,信奉神灵的人自然多。如今科学可以变天,不下雨时可以打降雨弹,可以让植物转基因,农业已经进入现代化。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于是信仰变得越来越淡化。 佛主: 当人类开始有科学的时候,我有点不以为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无限制发展,我都看不清楚科学技术究竟会将人类变成什么样子了! 我: 科学技术让人类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捷和方便,同时也可能将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过度的开发和索取,是在透支地球的承受力。可以说“成也科学,败也科学”! 佛主: 你是反科学思想者吗? 我: 不是,从根本上来说,我是拥护科学技术的,只是凡事要有个度,要把握好这个度不容易,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那样的代价是惨痛的。 佛主: 信佛的人越来越少,我便越来越烦恼,时常烦躁到吃不香睡不稳,请问有什么办法让我恢复心灵的平静吗? 我: 佛主每天有去运动吗?比如散步或者慢跑。 佛主: 没有,因为心烦,所以不想出去,整天都在看芸芸众生忙忙碌碌地走来走去,自己很少出去走动。 我: 佛主可以尝试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运动,到大自然出出汗,看看蓝天白云,听听鸟叫蝉鸣,时间久了就会恢复心灵平静的,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嘛! 佛主: 呵呵!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明天开始我就坚持每天都散步。对了,我有看到别人拿着你的书,有什么办法让我也看看吗? 我 :佛主有用微信吗?如果有,可以将我书的电子版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这样不单你想看时随时能看到,就连佛主身边的朋友都可以看到…… 佛主 :哈哈哈,这主意不错!请说出你的微信号,我现在就加你…… 我 : 274300511 梅州旺哥…… 佛主: 我加你了,请通过吧!如果有一天我也要转行,就跟着你一起做中介…… 我: 罪过罪过!应该是我跟着佛主,以佛主的影响力做任何事业都可以做得风生水起…… 佛主大笑,笑声响彻云霄…… 《没有人替你奋斗》电子版: http://user.qzone.qq.com/274300511/blog/1461377451
1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梅县区石扇镇蕉东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朱迪光 2015-10-4 00:51
梅县区石扇镇蕉东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梅县区石扇镇蕉东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蕉东村,由蕉林坑和东山下两个自然村统称而成。为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新东行政村中的一个自然村落,因该村山谷沟壑与溪河平台坡地旧时蕉林茂密,盛产香蕉,故又名蕉林坑。 蕉东村,地处丘陵山地与盆地之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北部,距石扇镇中和圩约 2 公里,距梅州市区与梅县区新县城约 25 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村域总面积约 5.5 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 1300 亩,其中,水田为 920 亩,旱地约 600 亩 , 山林 6600 亩,鱼塘 90 亩。有 9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家 320 户,户籍人口 1350 人,常住人口约 810 人。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的纯客家村。村民以种植“岭南十大佳果”的金柚为主,是中国金柚之乡—梅县区种植金柚的主要基地之一,种植面积 1100 亩,年产量达 640 万斤,产品远销海内外。 1997 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石扇镇为广东省金柚技术创新专业镇,蕉东村为金柚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之一。 蕉东村,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是一个仅有张、谢两姓的自然村。 明洪武年间( 1368-1398 ) ,张氏始祖文德公从平远坝头村迁徙在竹园下卜筑而居,以打铁为业,开基垦植,繁衍后裔。 640 余年来,张氏已发展成为石扇镇四大姓氏之一。村中居住张、谢两姓族人,以张姓人口居多,世代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村民沿袭每年农历除夕祭祀列祖列宗,春秋扫墓等客家传统习俗,彰显着客家人慎终追远,纪祖念祖的优良传统。其独有的“三月三”、“十月十六”等古老习俗,别有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 蕉东村,世界独一无二的客家特色民居—围龙屋保存完好。 梅县区围龙屋蜚声中外,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棵印”,被中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称为中国五大民居。在蕉东村现存最具典型代表的建筑有建于明代“单堂两横一围”的长岌下张氏祖堂、“两堂四横一围”,且门楼依堪舆建成“歪门正厅”的张氏金鉴堂,有建于清代“三堂四横一围”银光庐和大新屋夸,有建于清末民国初年“两堂三横一围”的际春庐等,现存 16 座保存完整的围龙屋,绝大多数为“祀居合一”而富有乡土建筑特色的景观。 蕉东村不断生长的“合杠屋”与“围龙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合杠楼,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与围龙屋有着同样的可扩性,随着人口的增加可以连续加建,且风格一致,所不同的是围龙屋向后扩张加建周匝围龙,合杠式楼屋则向两边复制扩建,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在规划宅基地的睿智,是一种可不断生长的民居建筑。合杠楼,部分建筑又因楼层平面可巡回而俗称走马楼,是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制之一。蕉东村现存 8 座建于清至民国时期的合杠屋(楼),保存完好,其建筑形制有“合杠”、“三合杠”、“四合杠”等。 蕉东村,小洋楼与堂屋建筑媲美,彰显近代“华侨之乡”西风东渐。 蕉东村现存侨资兴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连券式小洋楼 3 座,兴建于明末清初的堂屋 8 座,其建筑形制有“两堂两横”、“两堂三横”、“两堂四横”等。无论是洋楼,还是堂屋,均保存完好。尤其是侨资兴建的小洋楼,在村中更显别具一格。 据不完全统计,在丘陵山地与盆地之间,蕉东村各式客家传统民居保存完好的有 37 座,以及古桥梁、古私塾、古神坛、古商道、古凉亭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有 40 多处。其中,自明代以来,张氏先祖先后筑起的 20 多处陂头,水圳数千米,实为罕见!至今仍发挥着灌溉农田、果园、鱼塘的作用。 蕉东村,是客家文化保存比较完好的村落之—。 蕉东村,秉承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百年前的张氏私塾、明新学堂等,为乡村教化,课育英才的场所,成为梅县区“文化之乡”的历史例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 ,具有根深蒂固而又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因而蕉东村的妇孺也能哼唱。 2009 年,以蕉东村为主要传承的“石扇咸菜”、“石扇鱼血焖饭”,被公布为梅县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蕉东村,历经数百年仍保持着原始的地理布局与空间格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清晰的客家文脉。村民仍从事传统的农耕生产与传统生活方式。此外,村中保存和仍在使用者的石磨、谷砻、风谷车等传统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器,也证明该村“活态”地传承着客家习俗 。
个人分类: 文化遗产|606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从通讯工具的变化看科技进步
热度 2 张维耿 2014-10-16 18:06
从通讯工具的变化看科技进步 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人们羡慕电灯电话的生活,似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社会主义。那时只有机关单位和大商号才装电话,用的还是手摇电话,须经总机转接。一般人打电话要到电话局去打,如有急事就到邮电局发电报,可发至国内外各地。 70 年代以后,电话逐渐多了起来,手摇电话换成了拨号电话。打电话可以直拨对方号码,无须通过总机中转了。到了 80 年代,随着电话普及到普通人家,电话号码逐渐升级到 7-8 位数,在家里可拨通国内外的电话,于是电报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90 年代以后,手机和电脑的应用,又使通讯更加便利了。人们离开家里的座机,同样可以拨号与单位和亲友联络。电脑使用 E-mail ,可以发送长信和文件;下载 skype ,在双方在线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真没想到面对面通话的理想那么快就成了现实。 智能手机 iphone 和触摸屏平板电脑 ipad 的问世,又使通讯有了更为方便的工具。你用 iphone 和 ipad ,不仅可以视频通话,还可以组成群聊组,随时与亲友交谈和聊天。 从电报电话到手机、电脑,再到 iphone 和 ipad ,通讯工具的快速变化,你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也享受到新科技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 2014-10-16 )
个人分类: 科技杂文|731 次阅读|2 个评论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