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刘奕宏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960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广东客家文学史》增订版出版啦

已有 1450 次阅读2015-8-7 21:36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文学•艺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家研究所原所长罗可群教授专著——《广东客家文学史》增订版,于近日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增补了不少新的内容。喜爱和关注客家文化者不可不关注也!
 
     

增订本说明

 

       本书获广东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在200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已无存书,且发现有新材料,有读者建议出增订本,出版社欣然应诺。为此,笔者将本书重读一遍,做了几件事,作些说明:

    一、关于序言。

本书的初版,原拟恭请业师吴宏聪教授写序。吴老师是祖籍蕉岭的客家人,对家乡感情很深;熟悉客家文学的作家、作品,如丘逢甲研究,他是广东的领军人物,主编《丘逢甲研究》、出版《丘逢甲文集》;对客家文学有许多真知灼见。我提出编写客家文学史的设想时,他即时热情鼓励,一次次耳提面命,指导督促,希望我尽快写好这本书。但是,有同学知道此事后,批评我烦劳年近臻九旬的吴老师,认为老师的身体健康第一。说的有理,只好作罢。出版时因此而没有序言。

其实,序言有导读的作用,我想趁出增订本的机会,予以补上。蒲丽钿学长向我建议:请古远清教授撰写最合适,他是有名的专家。但他远在武汉,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港台文学研究所所长,是个大忙人。退休近十年了,不仅还承担国家科研课题,而且经常要到海内外去做讲座。怕给他添麻烦,我曾迟疑再三。远清是我在梅县高级中学就读时的同窗,地地道道的客家,又为本书写过书评,确实是不二人选。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他索序。急我所急,远清很快就寄来了序言。

二、增补材料。

进入21世纪后,学界对客家文学的关注逐渐增多,如钟俊昆《客家文学史纲》(2006)《客家文化与文学》(2004)从宏观的角度对客家文学进行考察,郭真义《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研究》(2004),则对岭东诗派作深入的探讨,胡希张《客家竹板歌研究》(2010)、《客家山歌史研究》(2013)和罗锐曾《客家山歌剧》(2013),都是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内容丰富的专著,李国泰《梅州客家香花研究》(2005),在详细介绍客家佛教科仪时,提供了大量佛曲说唱的原本,这些著作中的翔实材料和精当见解,有助于对客家文学史的进一步了解,这里特向读者推荐,而本书则不再增补其内容。

本书增补的新材料主要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其中李黼平南社客籍诗人二目,分别由李国器、李尚杏、刘奕宏、林抗曾诸君提供材料或线索。

初版未列主要参考书目,增订本补上,以便读者查阅。

三、纠正讹错。

增订本重新排印,笔者谨请蒲丽钿教授、方尤瑜副教授审校,帮忙把关。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允许在馆查阅珍本、善本,笔者得以再次核对引文,力求准确,尽量避免以讹传讹。

承蒙读者和朋友的厚爱,指出初版时的讹错。这次增订均予以纠正。如初版将《荑香二姑生传》的作者范沄,误为范荑香的侄女。范集隆君说:范沄是范荑香的侄子,字玉墀,也很有文化,是廪生。又如:有一同学上《客家文学》选修课时,带回他奶奶的批评:书上有条山歌搞错了!原来,初版把极度夸张的嬲到鸡毛沉落水误成为写实的石头沉落水,而同样是极度夸张的石头浮上来则误成为鸡毛浮上来了。

但有个别意见却不苟同。如罗蔼其的卒年,有人根据罗香林《罗蔼其先生传》先生卒于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定为1942年,批评初版有误。笔者则依其后人出示的墓碑影印件中字样:民国二十七年夏历正月二十八日卒,仍从1938年。此类不赘。

    总之,本书的增订,其基本观点和材料一仍其旧。对本书的修改和补充给予帮助的朋友,笔者感激不尽,谨在此一并致谢。

                                     罗可群2014930日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三平轩

 

《广东客家文学史》序

古远清

 2013年,我和中学同学罗可群教授在雅加达举行的客家文化国际论坛不期而遇,他当时送我《澳大利亚客家》新著。在我看来,在他的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广东客家文学史》。

作为岭南文学的一个分支的广东客家文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这个课题难度较大,因而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成果一直未曾出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罗可群的《广东客家文学史》修订本问世了。笔者与作者交往多年,早知他从大学读书时就注重搜集客家文学史料——尽管以后工作岗位有多次变动,但几十年如一日从未中止这一工作,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积累,终于取得了这一丰硕成果。

这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学术著作,是首次将客家文学以的面目出现的奠基性专著。全书论述了从张九龄到古直的文学创作,其中既有像宋湘这样的客家才子,也有像洪秀全这类革命文学家;有像黄遵宪这样走向世界的诗人,也有对广东客家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丘逢甲。所研究的对象从唐宋到近代,其时间跨度之长,是同类著作无法企及的。作者认为:客家文学孕育形成于唐宋,生长发育于明清,蓬勃发展于近代。现当代的客家文学则已经有了自觉意识,逐步走向成熟。这样的分期和论断,显出思考的严密和分析的细致,体现出作者扎实做学问的功底。

罗可群有关客家文学的分期论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论述每一时期的作家,作者均注意把作家的生平、创作历程与对客家文学的影响融汇在一起研究。如在第三章论述开元贤相张九龄所著的《曲江集》时,就是这样做的。对丘逢甲的论述,也着重在客家文学的角度立论,使这些篇章与近代文学史中的有关论述区别开来。

在如何对待史料问题上,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轻史料的收集整理,把文学史写成史论著作;二是单纯搞史料排比组合,把文学史弄成史料长编。罗可群的这部《广东客家文学史》,避免了这两种偏颇。即是说,他既重视史料的搜集,不搞以论带史;同时又对史料作出分析,并重视作家们的理论建树以及建构自己的客家文学史观。如论述宋湘时,注重其诗论部分。在评黄遵宪时,也专辟一小节谈其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当然,作者的史识最重要的是体现在《绪论》中。罗氏认为:客家文学即是有客家人特色的文学,它反映客家人的社会生活,描绘客家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表现客家人的思想感情。这与笔者认为客家文学范围不宜过宽,如客家作家写的作品不一定是客家文学,即使有时用某些客家生活素材创作的文学作品(如李金发的《弃妇》),也不一定是客家文学的看法是有差异的。笔者不想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罗著把《弃妇》及蒲风的客音体叙事诗《鲁西北的太阳》当作客家文学论述,符合该书的总体看法及体例。这自然也是一家之言。不过,笔者认为书中有个别论述仍与客家文学扣得不紧,像廖仲恺的诗词只能是客家人的文学而非客家文学,因其中并无反映客家人的社会生活,描绘客家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内容。

就全书的结构而言,既有不同朝代的单个作家的分论,也有《广东客家文学的土壤》、《广东客家文学的文化特征》的总论。这两章说明作者研究客家文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历史学、文化学,也有民俗学、语言学等方法,体现了这位传统型学者开放的学术眼光。本来,研究客家文学单从文学角度立论,就难于说清客家文学的来龙去脉及其不同于其它

文学派别的特征。笔者感到这两章写得视野开阔,比具体的作家作品论更具学术价值。最后一章《客家文学的展望》,不局限于广东客家文学乃至大陆客家文学,用文学未来学的眼光看到客家文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也显示出前瞻性,使该书不仅有历史感,而且有强烈的现实感。

从文化角度对客家文学进行研究,其终极目标是解读作品,是为了用文化学乃至民俗学、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去解开客家文学艺术魅力之谜这一问题。因此,作者在论述各个时期客家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又用不少篇幅对客家谣谚、客家山歌、客地说唱、客家民间故事这些最地道最正宗最迷人的客家文学作了细致独到的文本分析,使文人创作与民间艺人创作互为辉映,增强了这部论著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客家山歌的源流及其艺术特色的归纳,不是搬用现成的理论术语去套,而是用心灵去感受,用欣赏者与评判者的眼光去为读者指点迷津,致使客家民间文学的风格色彩得到强烈、鲜明的显露。第六章无疑是罗著提供文化意蕴最多的一章。

广东客家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岭南社会、时代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研究广东客家文学有助于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的整合和发展。作为一位客籍学人,笔者衷心希望罗兄那怕移居海外仍持续不断研究客家。如今,《广东客家文学史》增订本的出版,相信一定能引起更多人对客家文学乃至客家文化研究的兴趣,并祝愿作者的客家文学史研究能更上一层楼,从而把整个客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推向新高峰。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6 13: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