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刘奕宏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960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梁伯聪并非梅县最后一位秀才

热度 1已有 2129 次阅读2014-5-26 22:02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思想•时评

梁伯聪并非梅县最后一位秀才

刘奕宏

      梁伯聪先生是民国时期梅县著名的教育家,这位老先生不但善于教书育人,门下出了林风眠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绘画艺术大师,而且热心地方风土历史的研究整理,除青年时代参与《光绪嘉应州志》的编纂工作外,晚年精心创作的《梅县风土二百咏》成为研究梅县历史、文化、民俗的重要文献,道德学问受到人们的敬仰。

      自国家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梁伯聪先生的历史贡献得到文化界的重新审视,但不知何时,有操笔墨者给梁先生冠以“梅县最后一位秀才”的名头,以示推重。殊不知,于德高望重、满腹经纶的梁伯聪先生而言,硬给他这一不符事实的名分,实属多此一举。

      能被称为”梅县最后一位秀才”的人,以笔者揣度,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参加晚清梅县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秀才,而且名次是最后一位;二是在众多的梅县秀才中最后一位离世。

      比照上述要求,查看张朴楼编著的《嘉应采芹录》可知,梁伯聪是在光绪甲午年(1894)中秀才,同科日后知名的尚有温士璠(温靖侯)、梁维岳(梁少慎)、陈宝训、黄遵涛等人,可见他不是梅县最后一科出身的秀才。梁伯聪先生去世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他之后去世的梅县秀才尚有林百举、宋时亮、张丹九(耀南)、黎贯、黄遵庚(友圃)、梁龙等人,可见第二个标准也与梁伯聪先生无缘。

      行文至此,读者诸君也许会问,那么到底谁是梅县最后一位秀才?这的确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问题。这要从嘉应州最后一场院试说起。过去一般认为光绪癸卯年(1903)是梅县最后一科选秀才考试,这一科秀才,日后名高者有钟用宏(钟动)、林百举(字一厂)、黎贯(字伯通)、黄之骏(字篑孙)等人,其中林百举、黎贯均在梁伯聪之后去世。不过《嘉应采芹录》还记录,光绪甲辰年(1904)朱祖谋任学官时,还在梅县举行一次选秀才的考试,这科秀才日后知名者有梁龙、宋时亮、古树华、陈淑陶,其中,宋时亮(字渡五)曾参与务本中学堂和嘉应大学的教学工作,古树华以古亮初之名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

      由于造化弄人或自身的原因,不少梅县秀才在人生的长河中默默无闻,行藏难以考证,证实“谁是最后一位梅县秀才”的确困难。从上述提到在梁伯聪之后辞世的几位梅县秀才看,丙村林百举于1950年在家乡病逝;白渡宋时亮、雁洋三乡张丹九均在1952年前后以非正常方式物故;黎贯、黄遵庚可能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之间去世。只有松口车田村的秀才梁龙(字云松)直至1968年才去世,这位末科秀才先是加入同盟会和南社,民国成立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曾任中国驻捷克和罗马尼亚大使,晚年移居美国纽约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也许,他才是梅县的最后一位秀才。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张维耿 2014-5-27 16:08
我1952年在荷泗大区工作,还知道那时新荷乡石陂村有个陈姓的秀才。
回复 刘奕宏 2014-5-27 17:09
张维耿: 我1952年在荷泗大区工作,还知道那时新荷乡石陂村有个陈姓的秀才。
不知那位秀才大名为何?
回复 张维耿 2014-5-27 17:16
刘奕宏: 不知那位秀才大名为何?
1952年那位陈姓秀才已不能行走了,要别人用藤椅抬才能出门。具体名字我记不起了,要问当地老人才清楚。
回复 刘奕宏 2014-5-27 17:17
张维耿: 1952年那位陈姓秀才已不能行走了,要别人用藤椅抬才能出门。具体名字我记不起了,要问当地老人才清楚。
谢谢张老师提供线索,如有机会到当地采访,将打听,届时反馈给你。
回复 张维耿 2014-5-27 18:11
刘奕宏: 谢谢张老师提供线索,如有机会到当地采访,将打听,届时反馈给你。
应该做的。不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30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