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刘奕宏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960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泸州老窖的客家故事:探寻梅州人的迁川往事

热度 1已有 2710 次阅读2013-6-17 20:41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思想•时评|

一个客家家族不远万里迁往四川泸州,在那里落地生根,最终与著名的国酒品牌泸州老窖结下不解之缘。这是怎样的一出壮丽迁徙创业历史!作为泸州温氏家族的一名成员,温祖蓉对自己的祖先来自广东梅州一直怀有浓郁的寻根情结。

记者日前通过电话采访了目前在四川成都居住的温祖蓉。温祖蓉表示,她曾亲耳听爷爷讲述,自己的先人是从遥远的广东梅县搬迁过来的,原乡的回忆在家族一代代传下来。到了祖父辈那一代,还能操不少“阿公、阿婆”之类的客家口音的称呼,家里的烹调食品有口袋豆腐、梅菜扣肉等与现在梅州的特色食品酿豆腐、梅菜扣肉非常相似。

2010年,温祖蓉曾在一些在川经商的梅州籍人士帮助下,前来梅州寻根,希望找到温家在梅州的近亲。然而摆在面前的巨大困难是,泸州温氏家族保存的家谱等文献资料缺失。据温祖蓉介绍,在上世纪的抗战时期,泸州的温公馆遭日军的飞机轰炸,被夷为平地,大量的家族资料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而今原址名为温姓坝,当时由流离的难民建成棚户区,现在成为老城居民区的一部分。

据温祖蓉的介绍,温家开始经营泸州老窖的温镛,是家族从梅州迁川后的第九代。温镛的生活年代据史料记载大约在道光至同治光绪年间,由此上溯推算,温家第一二代先人迁往四川的时间大约在湖广填四川的康熙初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包括梅州在内的广东和湖南、湖北有大量百姓,在清政府的政策鼓励下,陆续迁往四川创业垦殖,解决四川在战火之后人口稀少、经济凋蔽的问题。

作为泸州温家的第十三代传人,温祖蓉几年前初次造访梅州,曾到我市一些温氏族人聚居的村落探访,其中的目的地之一是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了解到不少当地温氏族人清初迁往四川的记录。

日前,记者专程前往三源村采访,以图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在转水镇三源村的“荣槐楼”,一群施工人员正在按修旧如旧的方式修复这座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客家古民居。记者在那里从当地老人的口中了解到,三源村的温氏家族源自福建宁化石壁,辗转经梅县(程乡)、兴宁落户到原名长乐的五华县三源村。从一世祖文振公在明代洪武年间开基此地,已经传至第24代。

翻开当地村民提供的近年出版的《温氏族谱》,可以看到族谱记录的三源村第十三代、第十四代温氏家族成员中,有不少人迁往四川泸州。这些成员距他们的一世祖温文振的时间大约在300年左右,正好是湖广填四川的年代,其中一位名叫温荣盛的迁川定居泸州人士,正是“荣槐楼”的主人温荣槐的堂兄弟。另外,族谱记录,在不远的华城镇观源村,同时代也有不少温氏家族成员迁往四川泸州定居。

梅州有不少温氏客家人清初迁居四川,在四川方面的文献也有记录。记者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世松所著《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记载发现,乾隆年间尚有居住于嘉应州长乐县琴江都玉磨里(今五华县龙村镇一带)的温元扬兄弟三人在母亲张氏的带领下,跋涉万里迁居四川的宜宾地区。

书中陈世松搜集的四川客家人族谱等文献资料显示,由于四川土地肥沃,当时无主土地极多,包括钟、曾、朱等姓五华县迁川人家,几年过后大多垦殖致富,一些回乡探亲人士将消息带回长乐,鼓动了更多乡人产生迁徙四川创业的念头。如长乐县的曾顺裔,就将他在乾隆十八年(1753)背着祖母骨骸举家迁往四川资州的迁徙线路,包括沿途经过的地点作了详细记录,保留在定居四川后修的族谱中。

从目前的居住地分析,梅州温氏家族的分布区除五华县外,原嘉应直隶州所在的梅县、梅江区也是重要的聚居点,分布在三角镇、水车镇、南口镇、石坑镇、丙村镇、松口镇、松源镇等地。

记者在采访温祖蓉女士的过程中,还建议温女士,由于她的家族曾出了两位举人,只要找到这两位举人的考卷档案或考卷的印刷品,寻根的难题或将迎刃而解,从而为这位家族迁川的创业史话注入丰富的内容。因为,按清代的考试制度,秀才举子参与考试必须填写详细的家族成员履历,包括历代先祖姓名和籍贯。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张维耿 2013-6-18 15:51
关于客家人入川,有如下史料可为补充: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张献忠率领的起义军进驻四川西部,建立大西国,杀了当地数十万地主豪绅。清军入关后,张献忠的义军与前来追杀的清军展开拉锯战,遭清军反复屠戮,死伤近百万。战事结束后,成都一带“弥望千里,绝无人烟”。于是康熙年间,满清政府鼓励湖广向内地移民,后人称之为“湖广填四川”。在这一移民大潮中,闽粤湘一带的客家人大多经由湖南、湖北进入四川,也有部分途经贵州入川的。据乾隆十三年《张允随奏疏》:自乾隆八年至十三年(1743-1748),广东、湖南两省“由黔赴川就食者共二十四万三千余口”。咸丰、同治年间,广东西路土客长期械斗,遭受惨败的客家人多往粤西南及广西迁徙,有一部分流入四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亦有部分客家人为躲避清军追杀辗转移入四川的。先后入川的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四川中西部34个县市的农村,以沱江流域和成都东郊最为集中,以至客家人口占了当地人口的43%。
回复 顿悟 2013-6-19 10:45
历史,历史的天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18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