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丘峰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903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花木兰的哭泣

热度 4已有 930 次阅读2011-9-12 00:21 |个人分类:文艺|系统分类:大杂烩

花木兰的哭泣

丘峰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觉得对我从小就崇拜的女英雄花木兰似乎有点不恭,甚至有点负罪感。我只好说:“花木兰小姐,恕小的无理了!”

的确,花木兰是刚强的女性,她是不会哭泣的(至少在公开场合下)。你看,当“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时,战争来临,皇帝下令征兵打仗,上面要征老父从军,而当时家庭情况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因此,花木兰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在这样严酷的景况下,花木兰没有哭;在征战的日子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的时候,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是女孩子最容易动情的时候,但花木兰没有哭……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花木兰虽是女儿身,但她也是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然而,如果她能活到今天的话,她肯定会流泪的。

此话怎讲?看官,请听我说几件事。这事发生在上海,一对父子在看完动漫片《花木兰》后的谈话。

当父子俩走出影院后,父亲问儿子《花木兰》好看吗?儿子兴高采烈地说,好看。父亲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你看,人家花木兰多勇敢,父亲体弱多病,家里又没有哥哥、弟弟,花木兰有勇气代父从军,保家卫国,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儿子接口说:“是呀,花木兰女扮男装,英勇战斗,立了大功呢。”父亲接着再问:“那么,今天换了你,你会替爸爸去当兵打仗吗?”儿子骇了一跳,立即回答说:“我才不会呢,打仗要死人的,我害怕!”父亲哑然。

还是在上海。有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四、五年级的学生作调查,结果是,凡是看过《花木兰》的学生都很钦佩花木兰的勇气。但是,当问起他们“如果你的父母遇到困难,比如,父母患重病躺在床上,你会怎么办?”,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回答说:“我会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去,他们会照顾我的。”……

不是吗?如果辰光隧道真的能穿透花木兰生活的那个年代(假设花木兰真有其人,而且真的能考证出她的生活年代)的话,花木兰听到如今孩子们的“高论”,她肯定会为之悲伤,为之落泪的!

花木兰的精神是多重性的,例如:孝顺(为了照顾多病的老父,毅然代父从军)、机智(女扮男装,整整瞒了伙伴十二年)、爱国(当听到敌情紧张时,毫不犹疑从军作战杀敌)、勇敢(她杀敌有功,所以战后皇帝欲封她“尚书郎”)、幽默(战后荣归故里,“还我女儿装”后,“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等),尽管长诗《木兰从军》是民间传说,未必真有其人,但在花木兰身上无疑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寄寓了人民大众的感情,花木兰成为美丽和勇敢的化身。由此而来的动画片《花木兰》尽管是美国人制作的,而且是由西方人的眼中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形象,其中不乏与东方人审美观点的差别,但花木兰的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精神还是做了很好的体现,孩子们会从中汲取力量的。

然而,发生在上海的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以上例举的孩子心理却是显现出的是懦怯和缺乏社会责任感。打仗会死人,这是事实;作为孩子会为此感到害怕也可以理解。问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充分注意这个问题: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旦祖国召唤就要像花木兰一样上前线奋勇杀敌;而照顾父母家人,这是一种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现在还有许多孩子却不明白。一事当先,先从自己的利益考虑,养成一种自私狭隘的心理,这也是极危险的事。

以上的问题,一个是大而言之,一个是小而言之,这都是牵涉到中国人的道德精神,同时都是由《花木兰》引申出来的,不能等闲视之。当然,以上的情况只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然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不能不引起学校和家长们的注意。

由此观之,今天要充分注意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勇敢献身的精神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少年抓起,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培养他们的硬骨头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才能挺身而出,“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若能如此,今日少年定胜当年的花木兰,如果这样花木兰将会破涕而笑。

2011年9月10日21:09修改于上海寓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客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Aniu 2011-9-12 18:07
回复 逗拉子 2011-9-12 23:18
是否是孩子从小的德育培养的问题,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还是社会?宠溺了孩子,丢了本质和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回复 寒梅 2011-9-15 14:54
吉祥安康!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14 18: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