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Enid_Collins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856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追寻缺失的大学精神

已有 918 次阅读2012-1-4 13:48 |个人分类:思想深邃|系统分类:思想•时评|

追寻缺失的大学精神: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08政行5支部)

摘要:很多评论家认为:百年中国的绝大多数时候,尤其是近20多年来,并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大学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人”本身,不是有独立内心世界的人。中国的一些大学远远偏离了大学的正道,这对国人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大学必须回到本源——寓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之中,具备超然的独立自主地位,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社会、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大学精神;独立;自由

一、引言

大学生喜欢说:“走出象牙塔” 。有人说,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象牙塔。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大学?笔者认为,中国教育领域最大的不幸,就在于几乎完全没有真正的大学,没有完整人格的修养所,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正如很多评论家所评论的,“大学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人’本身,不是有独立内心世界的人。”

确实,中国的一些大学远远偏离了大学的正道,这对国人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在大学校园里走一圈,不难得出答案: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厅舞厅和酒楼,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属于它自己的精神——大学为了从有形的力量中寻求保障,已经付出了过多的代价,却忽略了从道德思想的力量中来寻求保障。大学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已成为一个“权贵”话题——大学不是大学生这些“小人物”谈的,谈了也白谈。思想的普遍贫乏产生的权威迷信使“小人物”不敢怀疑、不敢批判。权威的矫情、虚假与做作和大人物的无耻作秀,穿着皇帝的新衣招摇撞骗,加剧了中国现代大学的腐朽。

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大学正在丧失理想主义,从神圣慢慢地滑向庸俗,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一个普通的服务机构。美国学者布鲁姆曾经发出哀叹:“大学必须抗拒那种事事为社会服务的倾向,作为众多利益集团中的一个,大学必须随时警惕自己的利益由于大学生的要求而更加实用,更为适应现实、更受大众喜爱而受损害。”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大学必须回到本源——寓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之中、具备超然的独立自主地位、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社会、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我国大学要想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需要重新认识久违了的大学传统精神,重温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毫无疑问,重塑大学精神,以此为据彻底反省,是大学获得新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二、什么是大学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建立了一所学校,通过它普及了儒家学说。公元前5世纪前后,世界上有几大文明各自形成自己的经典,把各自民族的文化用文字传承下来。今天,西方人超过其他文明古国,在全球化时代,一种强大的力量逼迫着其他文明去迎合西方文明,这种力量是从大学来的。越是文明的社会,越需要有一批专业学者来构造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使其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这些有智慧的知识精英是从大学来的。王东成说:“现代大学是传承、探索、发现、发展知识、思想、真理的自由天地,是社会思想文化的‘桥头堡’和‘思想库’,是青年一代‘精神成人’的文化家园,是养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的精神摇篮。”金耀基则认为,大学是一个栽培普遍性的理念与理想,如平等、公正、和平的地方,这些理念与理想对于纯洁而有朝气的大学生具有启发与调节的作用。一个问题油然而生:究竟什么是大学?

    大学应该是致力于“追求最高的知识” 。对于个人而言,大学应该是“整全”,也即人生的完成,把人培养成独立自主的自由人,使人融入历史、文化之中,立于天地之间,面对个人与社会、有限与无限,能担当起“公民与人的张力”和“可能与现实、超越与审慎的张力。”大学应该是一个不仅教人知识,更要教人智慧的场所。大学教人在所有问题上进行思考,去追求真理和掌握真理。大学教育要把人真正当做人来培养,充分激发人内在的生命力,开阔人的视野,而不应该跟在某个具体的实用性目的后面亦步亦趋,受制于“用” 。大学不仅仅应该是研究场所,谈论工业、商业的场所,还应该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原则上能够独立地、无条件地提出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态的历史等问题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而这些都可以归为一句话:大学无疑应该是追求精神与灵魂卓越的地方。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在美国人心中,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把人的完成、人性的完满,特别是人的理性的实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美国人追求的是自由教育——追求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培养人的才智与想象力,发展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换言之,在于培养人、健全人的心灵。于是,美国的大学被称为是“创造的源泉” 、“思想的家园”、充满灵性氛围的“智慧摇篮”。

三、重塑大学精神面临的挑战

    一个大学能够被认为是好的大学,都有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一所大学来讲,没有或没有成熟的大学精神,很难培养个性化的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大学,就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大学生。凡是大学精神缺失的学校,所有的行动往往都是一种空洞的口号,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大学精神和为重塑大学精神所进行的实践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无精神,就无灵魂,也就无发展动力。重塑大学精神,我们有必要好好学习西方国家,建造大学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培养“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大学精英。

塑造现代大学的大学精神面临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商业化,市场经济把商业化的东西带到大学里来,使大学商业化的味道非常浓重。网络上出现“商人科学家”,搞科研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挣钱。这种环境无疑是难以提倡大学精神的。第二个是浮躁化。现在大学生几乎是浮躁的,把一件事情做到至善之境的人在中国已经很少见了。一所大学必定是不能够在这种问题上随波逐流的。大学应该是引领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一种组织,是良知的最集中的体现。第三个挑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让更多的国民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但是,大学永远应当是培养精英的,而不是培养一般的人。应当为中华民族培养精英人才。培养精英人才就不能按普通国民的标准去要求,而现在,无论大学的学生和老师,都没有多少人有这种强烈的精英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精神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结果,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大学精神是大学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对于凸显和稳定一所大学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一)大学精神应是正义的代言人

    大学应成为人类大脑的精华、人类思想感情的宝库,应成为时代良知和智慧的火把,照亮愚昧和黑暗,驱散困惑和迷雾。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大学应当是一个民族大脑最敏锐的部位,是左脑和右脑最成功的协调或联合,应把握时代脉搏,有这样一种英雄气概: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这不仅是指在科学或学术领域的胆识,在社会正义、良心和道德等领域,同样应如此。有这气概,才能为时代培养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人物。大学精神应体现一个民族或时代的胆识、志向和勇气:创前古未有,而后可传世。

而则则在法治地区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案例,在大学里却可以编入“拍案惊奇”系列,再写进“新儒林外史”的学术领域的交易事件,和大学精神南辕北辙。在现行的以“核心期刊”为评价标准的学术体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成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一个老师能否评上副教授、教授的标准,而大学之间为了排名进行的恶性竞争导致大学纷纷极力鼓动老师乃至博士、甚至是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导致“核心期刊”成为类似于高考的门槛,并进入市场运作。这几年出现了核心期刊大面积收取版面费的情况。在这样的交易中,学术总体质量不断下降是必然的后果。此外,如果大学精神是大学为了迎接教育部的评估,要求老师们夜以继日地造假,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造出来,把原本没有的工作成绩造出来,把从未改革过的教学改革成果造出来,把从未搞过的学生座谈记录造出来,把从没听过课的听课记录造出来,把没有过的教案、讲稿造出来,那大学精神什么时候才会成为正义的代言人?具备大学精神的大师,有大师必备的气质风范和人格魅力,应该具有人格独立、知识中立的自由,大师如果存在投机钻营、投机取巧、趋炎附势、首鼠两端的人格缺陷,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目光短浅的个性弱点,他就不具备坚持真理的精神,也必然与大学精神相去甚远。大师不是任命得来的,不是吹捧炒作出来的,也不是模仿、抄袭、盗版得来的,具备大学精神的大师是一种光荣称号,真情实意地创作,而且作为大学里所有人的模范。

(二)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汇聚

   有位学者说,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被放在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大学生的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消退了。科学精神最核心的价值是在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中始终追求真理。中国的大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不少,但科学精神却普遍缺乏。科学精神主要是实证精神和理性批判精神。目前在大学有一种对科学的“图腾崇拜”,一说是科学理论,就意味着结论是绝对正确的,是不能质疑的。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结论并不都是正确的结论;正确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英国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就是一种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的并允许证伪的理论。大学精神的关键是要有一种科学精神,在这种特定的精神指引下,按照实证的程序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可以证实的,也是可以证伪的。科学精神的特点之一是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一切理论和权威在实证的程序面前都要经受检验,而且永远要接受检验。 

除了科学精神之外也不能忽视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真,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则是善和美。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终极性价值。人文精神真正出现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特点是人的发现,强调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平等的尊重。这是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来源。大学精神应该是人格的独立和平等。而人文精神最大的要求就是强调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从文艺复兴开始,这种观念首先在大学形成,并逐渐向社会扩散。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绝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如果大学仅仅传播知识,大学同培训所没有什么区别,大学是养成健全人格的地方,代表了社会的良心,代表了文明发展的方向。一个大学必须有人文精神。大学精神应该具有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这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大学生人文精神强,往往是多才多艺的——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感触的能力。而一些大学生对专业感兴趣,对专业之外的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感兴趣,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在科学界,没有不得怀疑的东西,即使是牛顿、爱因斯坦说过的话,照样可以把它推翻。人文精神也要理性批判。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是理性怀疑,不是胡乱怀疑,是有根有据的怀疑。不存在任何理论、任何权威是天经地义的,不用论证的,不用根据的。

(三)大学精神应“教人怎样去思考”

梅贻琦先生有句经典名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大师之谓也。”英国的密尔也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一个称得上是具有大学精神的大学,是应该能够使人人都能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的大学。当大学生的心完全由教师处治安排,也就是大学生个人失去了自主的时候,就相当于大学生不是愿意而是被迫把他的天赋的自由思想判断之权转让给老师了。而这时候,想法子控制人心的大学,已经成为了一所暴虐的大学。大学精神应该使教师不再把学生局限于一隅之地,不是“教育每个人固守自己的监牢,沉溺于封闭的心灵,成为供人奴使的工具” ,而是不断地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卓越,追求在更高层次上的自由发展,并通过既成人类文化精神的习得丰富个人的思想情感,锻炼个人的能力,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对人与事作出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变成真正的自由人。

大学精神应该摆脱现在这样的教师制:不过是灌输一些现成的知识,而不是启发新的思想、方法,重视的只是技术的传授,而完全忽略人格的熏陶。大学精神应该使教师不再只过问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品行、思想如何,一律不予闻问;使教师不再忙于追逐金钱和种种现实利益;使教师不再利用商业化、机械化、形式化和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出只是一些专门知识而缺乏品行、德行熏陶的大学生。大学精神应该使教师造就出品学兼优的人才,因为培养出能改变社会风气,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大学生,中国才有希望,教育才有成就。教师并不是要去监督学生的思想,而是要去积极培植学生的品格。不必把他们训导得像绵羊一样,唯唯诺诺,而要使他们个个有人格、有骨气、有抱负、有见识,可以担负起重任,经得起打击。大学精神要求教师要从熏陶、陶冶、感化着手,以身作则,言行合一,对学生诚恳关切,毫发无伪;要求教师对学生首先是做人的楷模,然后才是授业解惑,既不能发生教师将学生当做赚钱的工具的闹剧,也不能发生学生联合炒掉教师的新闻。大学需要这样一群人进行教导:当大学生面对机遇和挑战时,他们能如实对待;当他们和大学生的见解有所不同时,也能倾听和了解大学生的想法,从善如流;他们不仅要说学生愿意听的话,更要提供大学生想知道的信息。大学教师应当是大学精神的独立思想者,是高屋建瓴的独立思想者,不是那些死啃书本的人,更不是那些借大学之雅名来谋求现实利益的人。

(四大学精神反映大学是群英会集的殿堂

    大学作为“追求最高知识”的殿堂,虽然形式上向每个人敞开,但实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她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心灵。当下中国大学生的精神空间显得狭窄,教育的创新品格近乎遥遥无期的想象,大学生的生活空间远不足以成为追求人性卓越的场域。中国大学生的生活品格显得平面化、平庸化。一方面,社会并没有给大学生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会经济大潮中对利益的追求远超过乃至遮蔽了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英国约翰·亨利·纽曼说:“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会集的殿堂,天下各处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成功的现代国家,首要的关键是有一群文化精英,构成一个拥有特殊智慧的象牙塔。而大学就是现代国家的最高文化机构,最高的精神象牙塔,它是凝聚最高智慧的特区——它在精神上引领整个民族往前走。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超越大学。大学要培育的是整个民族最高的精英、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是为增长GDP、服务于老板、听命于上司、取悦于利益集团的人。大学精神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精英最重要的精神品格是: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使命负责。还应该有强烈的自省精神,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浅陋、无知和不洁,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知识、思想、真理的敬畏、热爱和渴求。在当下的中国,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精英的责任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对社会和时代有更多担当的精英队伍。

五、当代大学生的实践

教育机器并不自行运转,它需要的不是大学生单纯的默从,而是大学生积极的参加,使之适应现有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这包含着三个条件:为大学生而设的大学必须为大学生所乐意接受,或至少不是不乐意到对其建立设置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持续下去所必要的事情;以及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能实现其目的而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好大学的第一要素既然是组成社会的大学生的美德和智慧,所以任何大学所能具有的最重要的优点就是促进大学生本身的美德和智慧。对任何大学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在任何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可想望的品质——道德的和智力的,或者可以说,道德的、智力的和积极的品质做的最好的大学,就很可能在其他一切方面是好的,因为就它们存在于大学生中来说,大学的实际工作中一切可能的优点正有赖于这些品质。

重塑大学精神,需要大学生的不懈努力。学者的话令我们反思: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也许是前所未有的,大学生迎接挑战的方式也许是亘古未见的,但是大学生赖以成功的价值观却应该是万古不变的——诚实和勤奋、勇气和公平、忍耐和追求、忠诚和爱国。大学生现在需要做的是回归到这些真理上来,如当年“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一样充满满腔热情、奉献祖国的赤子之心和精忠之魂;在面对生活质量超速提高而诚信逐渐萎缩的社会,重塑“忠信礼义廉耻”的标杆;在忽略校园文化底蕴培养的今天,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全世界都承担着义务。大学生不能勉强接受,而要甘愿承担,并且坚信:除了为艰巨的使命付出一切,没有什么比全力投入一项艰巨的任务更能愉悦大学生的精神、锻炼大学生的性格;更能如此充分展现大学生的精神、体现大学生的品质。这就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价值和承诺。这就是大学生信心的源泉——大学生理应知道时代在召唤他们去把握未知的命运。这就是大学生的自由和信仰的意义。

    让大学生昭示未来的大学。当除了希望和美德之外所有东西都不能生存的时候,大学生要响应如同爱国者对共同危难的召唤,经受住考验,不能让重塑大学精神这个伟大的征程终止于大学生手中,大学生需要既不退缩,也不犹豫,而是用坚毅的眼神凝望着地平线的曙光,披戴着赋予大学生的恩泽,怀揣着自由这份伟大的礼物,踏步向前,将属于自身的使命安全地传递到别人手中。当大学生遇到悲观和怀疑,当有人告诉大学生说他们不能的时候,大学生应该用凝望着精神的永恒信条回应道:我们可以!由此,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生心中守望的一种信念:尽管所有迹象都表明事不可为,但是只要大学生有勇气去面对、去奋斗,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尽管在重塑大学精神中会遇到挑战,会遭到歧视,但是大学生绝对不能向绝望屈服,也绝对不能变得愤世嫉俗,必须始终相信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的。大学精神就是那种内心恒久存在的希望和信心——只要大学生愿意努力工作、努力奋斗,只要大学生愿意为自己闯出一条路来,美好的前景就会出现在大学生面前。如果大学精神还意味着什么的话,那它必定包含大学生准备自我牺牲的意愿——准备为一个更崇高的事业而舍弃自身所看重的东西。这就是大学生要捍卫的自由——大学生追求个人梦想的自由。这是大学生要追求的平等——不是结果的平等,而是让每个人有机会去尝试获得成功的平等。重塑大学精神的征程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也不会小富即安,此征程从来就不适合胆小鬼,或者贪图安逸不愿奉献的人,或者只想追逐名利的人。作为大学生,应该引领很多未尝进入大学受过教育的人走向崎岖而漫长的繁荣和自由之路。为了追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大学生要充满希望——有希望则无所畏惧。

    是大学精神,曾经促使无数大学生勇往直前。即使前程未卜,也不会关注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而只是关注那些看不见的东西——那大学里更加美好的地方。大学生应该为大学精神执著地追寻,大学生的举动应该让祖国以他们为荣。要实现承诺需要的不仅仅是化为实践的动力,还需要每个大学生都重新唤起责任感来恢复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大学生活中有一种观念需要改变,就是大学生如果不同意彼此的观点就要相互质疑对方的人格和爱国心。大学生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而团结起来,大学生个人的诸多梦想就可以成为一个共同的梦想。大学生不能独自前行,在前行时,必须保证他们永远勇往直前。让大学生呼唤一种新的爱国精神,一种新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大学生投入进去,更加勤奋地追求真知。大学生求知的真正力量不是来源于利益的诱惑,而是历久不衰的理念:独立与自由。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鲤鱼非鱼 2012-1-4 16:00
我们都想得太完美,真的是经历过才会懂,呵呵
回复 新秀荷包 2012-1-4 16:48
太长。是论文吗?
回复 Enid_Collins 2012-1-4 20:41
鲤鱼非鱼: 我们都想得太完美,真的是经历过才会懂,呵呵
经历让我明白:我是个智者,也是个傻瓜。
回复 Enid_Collins 2012-1-4 20:41
新秀荷包: 太长。是论文吗?
这算是我写过的一篇比较短的论文了。
回复 涛哥哥 2012-1-5 10:37
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家风范,学为人用。如果所学不能为人服务,不为人先,无以大家所典范,这不能说是大学。 不要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大学;其实,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不少学人早己在实践中修学积累,用知识去服务人类社会,自我行为被社会认可,风范帜树!
回复 Enid_Collins 2012-1-5 19:25
涛哥哥: 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家风范,学为人用。如果所学不能为人服务,不为人先,无以大家所典范,这不能说是大学。 不要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大学;其实,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不少学人早己在实践中修学积累,用知识去服务人类社会,自我行为被社会认可,风范帜树!
我常常问自己:上了大学就能够超越很多没上大学的人么?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花费四年时间去上大学,尽管学费是我用奖学金换来的,但是我觉得人的时间和精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还在迷茫中。是我自己太愚蠢了。
回复 涛哥哥 2012-1-5 21:01
Enid_Collins:
涛哥哥: 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家风范,学为人用。如果所学不能为人服务,不为人先,无以大家所典范,这不能说是大学。 不要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大学;其实,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不少学人早己在实践中修学积累,用知识去服务人类社会,自我行为被社会认可,风范帜树!
我常常问自己:上了大学就能够超越很多没上大学的人么?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花费四年时间去上大学,尽管学费是我用奖学金换来的,但是我觉得人的时间和精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还在迷茫中。是我自己太愚蠢了。
上中学也好,上大学也罢,目的都是读书明智。智者也,理想也;就是要做大写的人,人之人范的人;社会有用的人。朋友相信能行!!因为你对未来有了今天的结题!!
回复 Enid_Collins 2012-1-5 21:10
涛哥哥:
Enid_Collins:
涛哥哥: 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家风范,学为人用。如果所学不能为人服务,不为人先,无以大家所典范,这不能说是大学。 不要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大学;其实,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不少学人早己在实践中修学积累,用知识去服务人类社会,自我行为被社会认可,风范帜树!
我常常问自己:上了大学就能够超越很多没上大学的人么?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花费四年时间去上大学,尽管学费是我用奖学金换来的,但是我觉得人的时间和精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还在迷茫中。是我自己太愚蠢了。
上中学也好,上大学也罢,目的都是读书明智。智者也,理想也;就是要做大写的人,人之人范的人;社会有用的人。朋友相信能行!!因为你对未来有了今天的结题!!
其实我是长不大的孩子,很愚蠢,很寡断,很无知,很自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16 09: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