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朱迪光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85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央视《华人世界—客家足迹行》摄制组走进梅县(4)—梅州侨批 ... ... ... ...

热度 1已有 3629 次阅读2012-9-30 16:43 |个人分类:客家史料|系统分类:情感•心情|

央视《华人世界—客家足迹行》摄制组走进梅县(4)—梅州侨批
 
2012年9月4日,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客家足迹行》摄制组拍摄梅州市侨批档案馆藏品。
 
 

《梅州侨批》———见证客家华侨爱国爱乡的百科全书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概述及侨批档案的历史价值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  魏金华

 

广东梅州市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华侨文物,侨批文物是客籍华侨、华人历史遗存的精髓。抢救、整理、研究、存史、传承华侨文物、侨批文物,是一项艰难、辛苦、意义深远、长期奋斗的事业。

一、梅州侨批档案馆概述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成立于20096月,是一家由政府部门审核批准、省内首家由个人投资、收藏、管理的侨批档案馆,馆内的主要藏品有梅州华侨从清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各国使用的证件、史料、实物,国内、外政府签发的护照、通行证,水客、侨批员及华侨带回家乡的各类华侨文物遗存共3000/套;单据、凭条、货单、资料、账册、文稿、汇票等共3500多件;各种邮资侨批封、红条侨批封、国画侨批封、回批封、侨信共8000多封,相关经营或兼营水客业、侨批业业务的商号、店铺使用的印版、印章实物1000多件/套,目前统计,梅州市侨批档案馆现有馆藏侨批类藏品共计15500/套,约占梅州市日前统计的22748/套(不含散存在民间部分及未挖掘部分)总数的三分之二有多。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是一家集展示梅州华侨华人近现代历史记载的百科全书,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梅州华侨的血泪史、创业史、奋斗史、成功史。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集藏的侨批文物、侨批业的档案资料等已开始成系列性整理研究,其中梅州籍水客熊耿基经营从民国到新中国初期侨批业的系列档案资料和实物已整理出书,且数量既多又齐,主要包括其本人的简历、执照、证件,为海外侨胞代带物品入关的进出口报关单、完税收据、货物放行单,带回批款的收据、派送给侨眷亲人的批款及物品的回执等,内容丰富,实为不可多得的研究水客业历史的实物资料。再是经营或兼营水客、侨批业商号遗存的印板、印章,其中水客吴双麟在印尼巴城和唐山梅县西洋二地使用的个人商号对章、水客吴松兴商号在东南亚各国使用的外文地名套章共22枚等都是难得的侨批业实物佐证。水客、侨批封用的“护封”、“如意”等相关印章,品种更多,数量较大,令人瞩目。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所收藏的侨批封数量达8000多封,年代的跨度从清朝的光绪十一年到公元1992年达一百多年,其中清朝的邱森彬、李赞博家族,中华民国的廖远定、杨路义家族、新中国的张息专、张赛花等家族,侨批封数量较多,平安批使用年代跨度都在30——40年之间,每个家族都可整理成一个侨批文物的故事,也可以从侨批封所承载的信息中了解侨批对侨属家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例如新中国时期的张息专家族现存侨批封共有145封,从1955年至1985年时间长达30年,侨款每年从未间断。计有在南洋各国的亲属12人,共汇有侨款累计港币共26840.00元,平均每封批款港币达185.00元。每年计有批款港币约900.00元,平均每月75.00港币,折实兑换人民币约30.00元左右。可以想象上世纪的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人民币30元约是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侨款对张息专家庭的生存条件及解决日常的生活困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侨批封对研究客籍华侨对家乡的历史变迁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由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提供文献资料,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梅州侨批档案选编》已出版发行,将推动侨批业研究进一步深化,更为清晰地了解侨批业的演变过程,发掘侨批业研究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更广阔的实物信息。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自成立以来免费接待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黄纪凯主任、广东省侨联区德强副主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先生、广东嘉应学院邱国锋校长、省档案局监督指导处的吴晓琼副处长、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王炜中理事长一行及汕头大学的专家学者、泰国侨批收藏家许茂春先生等国内外的领导、专家、藏友共1000多人次,他们均对本馆的工作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本馆的部分藏品代表梅州市档案局(馆)参加20097月由广东省档案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海帮剩馥——广东侨批档案展》,联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20113月本馆的侨批代表梅州市参加广东省档案馆学会举办的“广东省民间珍藏档案汇展”,并获得最佳藏品奖。为成功申报广东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继续申报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名录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二、梅州侨批对家乡的历史贡献

在近代历史上,客籍乡民因生活所逼或追寻梦想,一批批地告别父母、妻儿下南洋,来到异国他乡,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想方设法融入当地社会,寻找一条生财之道,一旦生计有所着落,手头有点获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把款物托带回远在唐山故里的双亲及妻儿,尽孝尽责,据资料显示,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梅州各县市区有40%左右的人口依赖侨批为生,水客、侨批员成了国内侨眷的生命线,并逐渐让成千上万的侨批、回批搭起了国内、外亲人间感情的桥梁,把天涯拉成咫尺。阅读批信我们会发现,一批批客家华侨虽然远走异国他乡,谋生的路径也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对家乡深刻浓烈的爱心,把故乡的山水亲情融入身筋骨血内,从一封封水客侨批信中可窥见浓浓的亲情外,尚蕴含了远渡重洋那种背井离乡的奈何心境,那种上对双亲及妻儿子女的思念,下盼早日归乡的心态,全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每一封侨批都记录了客家华侨刻苦耐劳、奋斗拼搏、朴实守信、节衣缩食,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除力尽赡养父母妻儿及家(族)人的义务外,很多还捐资家乡各种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更为普遍的是通过积蓄谋求发展,祈望得利荣归、振耀家声、以伸人生之志。据统计,民国时期梅州地区要集资兴办较大型的企业或公共福利事业,都是由一些热心人士在国内外向侨眷集资或派人到海外发动捐助。如梅州最先创办的电力企业光耀电灯公司,就是由华侨集资兴办。梅县的梅江桥、锦江桥、梅东桥、松口中山公园等比较大型的公共福利事业也主要是华侨捐资兴建。区内的中、小学校、农村的桥梁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由华侨资助捐建的就更多了,如梅县重点侨乡松口镇1000多间店宇中60%左右是侨资兴建或侨资购买的。

建国后,梅州人民政府对利用侨资工作更为重视,1951年即成立了“兴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建设交通公用事业的投资;农林畜牧水利事业;土产加工厂及进出口业务;承办政府国营贸易机构及合作社的委托购销业务。华侨、侨眷踊跃入股,集资兴办了挂历纸厂(即梅县造纸厂)、黄石仑水电站、侨光玻璃墨水厂、松香厂,兴建了梅县华侨大厦、华侨戏院、华侨水电站、松口影剧院等,促进了地方工业城乡建设的发展。华侨、侨眷投资的资金很大部分都是侨批员带回唐山的侨汇批款。

再是侨批业推动了私人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梅州市的钱庄业,大部分是由侨批业发展而成。至民国初年,由于旅外华侨不断增加,梅州各县的水客随之增多,侨汇继续增加,侨批业逐渐兴盛,银庄、汇兑庄也逐步发展。如民国初期,大埔县的6间钱庄,全部经营存、放、汇款及侨汇,在汕头、漳州、厦门等地设分庄,业务有一定的发展。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爱国华侨邓树南从印尼回梅州,这是梅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银庄业。嗣后陈富源汇兑庄、宏通银庄等亦相继开业。至1941年统计,正式登记的银钱庄号有12家,其他金银找换兼汇兑店号有126家,水客800多人,挂牌侨批业有57家,这也反映了在银行空白时期(即政府官办银行未设立之前)梅州侨乡的特色和侨乡金融的特色。侨批业为梅州的外汇运作及千万家侨眷的生存、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侨批业带来的爱国、爱乡热潮不减当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梅州市历届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保障华侨的合法权益和尽最大努力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鼓励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办实业和捐资公益事业,海外侨胞捐资家乡各项建设事业盛况空前,捐助项目从水利水电、购置农用机械、车辆、造桥修路、发展养殖到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其中捐资兴建学校教学大楼、宿舍、科学馆、图书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设立奖学基金等的热潮经久不息。据统计,改革开放至2003年底,全市共接受海外侨胞捐资各项公益事业金额达人民币21亿元。他们在梅州的捐资和投资,有力地促进了梅州地方工业的发展,既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侨属的收入。

众多的侨批是反映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华侨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真实见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侨批反映出来的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   如今,退出历史舞台的一枚枚侨批已渐渐被人淡忘,但它们仍然生动地记录着,一百多年来华侨前辈在异国他邦历尽艰辛的移民史、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也是那个年代金融史、邮政史的重要载体。它们虽然渐渐远去,但文化魅力依然存在。灯光下手写家书的温情,特别是熟悉的笔体、甚至思念的泪迹产生的恒久不失的情感,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对于今天成长中的年轻一代而言,同样是一部既现实又深刻的中华传统教育好教材,因此,侨批被视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是很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深入地研究。

三、客家侨批的历史价值

目前抢救、收集、整理、研究侨批文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历史责任,侨批文化有关的文物、史料是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批就有钱”、“批一封,银二元”,早年流传民间的俗语和歌谣,唱出了侨批这种银、信合体的民间汇款凭证的独特性。1979年,侨批信局归并与银行,侨批的汇款功能逐渐由银行接替,民间侨批员业务部分还延续至21世纪之初。而其交流情感之渠道则由发达的电讯及邮政所替代,至此国内侨批业逐渐终止,前后历时160多年。由于侨批文物历经一百多年改朝换代、天灾、战乱及人为遗失等历史沧桑的变化,目前国内完整保存下来的数量越来越少,非常珍贵。我投重资抢救保护侨批文物,建立梅州市侨批档案馆的目的是:“把客家侨批文物,华侨文物、文献妥善保存,深入研究,修文存史、服务社会、继承历史”,为我国“侨批档案”申报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名录的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让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逐渐打造成为梅州市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推动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作出贡献,使客家华侨的历史得以历代延续,发扬光大,这是一项很有历史意义的,已利国又利民,已厚重又高雅的文化事业。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众多遗存的“侨批文物”中反映当年“开拓、爱国、崇文、务实”的客家人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水客、侨批封、侨批业等文物遗存正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华侨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百科全书。

 

魏金华馆长(左)向导演王东(中)、主持人邓俪(右)介绍藏品

魏金华馆长向主持人邓俪介绍藏品

魏金华馆长介绍藏品收藏心得

魏金华馆长介绍藏品

魏金华馆长介绍藏品

拍摄现场

魏金华馆长介绍藏品拍摄现场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0灵儿猪0 2012-9-30 16:59
我们这儿,是华侨之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20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