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丘立才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538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中国国策:教科兴国!科教兴国?

已有 790 次阅读2013-5-17 15:30 |系统分类:情感•心情

  中国国策:教科兴国!科教兴国?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丘立才

    自从胡温新政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所有媒体对经济建设的宣传报导都从“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向“又好又快地发展”,“快”是指速度,“好”是指效率,究竟是把“速度”摆在“效率”的前面,还是把“效率”放在“速度”的前面,这是“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区别。同样,中国发展的两个战略国策中,一是可持续发展,一是科教兴国。“科教兴国”的“科”是指“科技”,“教”是指“教育”。究竟是把“科技”摆在“教育”的前面,还是把“教育”放在“科技”的前面,也就是说是“科教兴国”还是“教科兴国”,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中国国策之一的“教科兴国”的提法,比“科教兴国”的提法,更为科学,更为准确,也更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实际情况。

家宝总理2007年教师节期间到北京师范大学对师生们说: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受到尊重。这靠什么?靠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充分的民主、完善的法制、高尚的道德和高水平的国民素质,其中最根本的是国民素质。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温总理的讲话,是把“教育兴邦”置于“经济兴邦”、“科技兴邦”、“民主兴邦”、“法制兴邦”的前面,并认为“教育”是最根本的。

“教育”是“科技”的前提和基础。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要由人来掌握的,只有教育人们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不然的话,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会成为一堆废物,高精的科学技术才能也无法掌握。如果没有教育好人,让坏人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那坏人手中的科学技术将会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威胁和破坏。所以教书育人是科学技术的前提和基础,是国之根基,民之根本,政之首要。

何以会把“科技”放在“教育”的前面,实在是这两者都非常重要,科学技术重要,教书育人也重要,还恐怕是受到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影响,第三代领导人提出的国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江泽民文选》第一卷428页)其实,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确实无疑的,但是否摆在“第一”的位置上,还真是值得商榷的。当然在讲关于科学技术重要性时提到“第一”,这是正常的,正如同在讲生产过程中“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等提法,让人们知道其重要性。但作为中国“国策”,全国上下长期认可的战略决策,其提法、其排列位置就要慎之又慎地考虑确定。

作为“力”来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就包括生态力、生活力、生产力,生态力第一,生活力第二,生产力第三。“生产力”主要的是“人的社会生产能力”,其要素中排第一位的,应是“生产者”,还有“生产对象”,还有“生产工具”即“生产技术”,还有“生产信息”。这从“生产”二字中所蕴含的文字意义可以读得清楚。“生”字就包含着“人”—生产者,“土”—生产对象,“牛”—生产工具,牛是农耕时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产”字有三种写法:“产”、“産”、“產”。“产”字是当今通行规范的空掉了“生”的简化字;“産”字是“立”、“︱”、“生”为产,人立于一生就要“産”,除非倒下去再也站立不起来了;“產”字则“文”、“—”、“︱”、“生”为产,这个“產”字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掌握文字符号信息知识,提高生产力,加速文明的进程,对每个生产者在信息时代应有重要的启迪。文字符号的信息也是生产力呀!在生产力中,生产者第一,生产对象第二,生产工具第三,生产信息第四。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工具范畴,在生产力中属第三位的。所以,提高生产者的素质,使他们能改造生产对象,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掌握生产信息,这全都得要靠“教育”啊!

“科教兴国”容易成为“科技兴国”,因而易造成忽视“教育”。我就曾在不同的场合下认真地听领导讲话内容,易把中国国策说成是“科技兴国”,我始终认为这是领导的口误,但或许领导就是要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而无论如何都未能准确地表述清楚“国策”。口头上忽视了教育,又易在行动中忽视教育。所以邓小平在总结开放改革的经验教训时就曾说过,“我们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教育”。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也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失误都不小。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几乎给思想经济工作完全取代;在社会教育工作中,官本位的教育凌驾于一切教育工作之上;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招牌上是人文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应试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孝道围绕着独生宝贝而旋转,感恩伴随着有效利用而消逝;……。以上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前进着的中国社会。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从理论国策上把“科教兴国”改为“教科兴国”,一定要从实践工作中把终身思想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小孩儿童的教育而忽视老年人的教育。在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小孩易,教老人难。因为老年人长期形成的思维和生活习惯要与时俱进地教育改变,确实不易。所以办些老年大学,以及家庭教育从偏重小孩到小孩老人并重,这应是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制义务教育推进,即在不远的时期内实现普及高中教育。广东省已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普及高中教育,那末北京、上海以及东部沿海较发达的地区,难道不可以跟上吗?而高等教育也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步伐还可以加快些。在社会教育工作中,除了加强生产中所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教育等外,还要逐步加强生活教育、生态教育,这一直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亟需改变。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30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