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hzins1208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2205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西藏拉萨大昭寺旅游实用攻略 浮光耀金的世界文化遗产

已有 413 次阅读2013-9-18 15:21 |个人分类:国内旅游|系统分类:休闲生活•美食旅游|

       雪域高原西藏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众多,拉萨作为去省会,旅游景点和特色风光众多,西藏有着藏族特色文化,而这些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等。西藏寺庙众多,庙宇林立,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是拉萨旅游景点中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松赞干布用生命中一半的时间荡平吐蕃,用另一半时间建筑辉煌的宫殿和寺庙。游走于金碧辉煌的佛殿,灵塔,寝宫,回廊之间,灯光渺渺,窗帏低垂,酥油的味道四处弥漫,整个好象落入了一个晦暗古老的梦境,又不由自主地迷失在那些经书,佛像,壁画和遥远的传说中。眩目的宫墙层层叠叠高耸如云,蔚蓝天空,鎏金屋顶,黑色经幢,各种鲜艳庄严的大色块组合在一起,给视觉以强烈的冲击。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21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萨”。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


  
文化地理
  历史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大昭寺(18张)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已改称大昭寺。清朝时,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庙”。

  开放时间
  07:00-12:00,15:00-18:30
  
门票
  从正门进去,右手边就是售票处,淡季售价35元/人(11月1日至明年3月,藏族人除外)。 若在大殿内摄影需另花90元买一张摄影许可。
  
交通
  位于拉萨市中心,可步行前往。
  公交
  可乘7路、8路、22路、23路在【策门林】站下。
  若从火车站出发,则乘89路抵达【江苏路】站,下车后步行约800米到达。
  三轮车
  可在市内乘坐三轮车前往。
  
小贴士
  1. 到大昭寺旅游,要尊重当地百姓习惯,顺着人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2. 下午在二楼平台会有喇嘛辩经,每天7点左右,大昭寺的第一批香客来进香。
  3. 可独自一人,避开参观高峰时间,一大早随转经人流涌入大昭寺。在燃燃不息的酥油灯火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4. 上到二楼平台上,遥望远处的布达拉宫,俯瞰大昭寺广场和广场上熙来攘去的人群,都会有别样的一番感觉。
  5. 第一次买票后最好保留门票,以后几天再去时仍然有效。

  最佳旅游时节
  5-10月。
  夏秋两季是去
拉萨旅游的最佳季节,一是气温适宜,不冷不热;二是春秋两季节日多,可以更好地欣赏藏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冬天拉萨游客不多,订票也不紧张,但是含氧量少,可能会产生高原反应。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梦游中国 2013-9-18 15:46
挺细的挺实用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4-28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