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幽石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2056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人生如歌 真情无价”

热度 1已有 299 次阅读2013-3-6 12:27 |个人分类:客家文史|系统分类:情感•心情|

人生如歌 真情无价”
标签: 真情

                                “人生如歌,真情无价                                    

                                                           ——怀念敬爱的吴宏聪老师

                                                            张维耿

      中山大学吴宏聪老师逝世一年多了,他的音容笑貌仍不时浮现在我眼前。记得2006年冬,他给我留了封短信,信中有“人生如歌,真情无价”八个字。不久我即以吴老的这一名言,写了张条幅参加我校离退休协会举办的书法展览。“人生如歌,真情无价”,我以为用来概括吴老的一生,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有人说,“人生如梦”,那是很有些消极意味的。吴老不认同“人生如梦”,而是积极地去面对人生,喊出了“人生如歌”。人的一生不可能一路欢歌,其中不免有跌宕起伏。吴老同样也经历过坎坷和磨难,如文革期间两度被揪斗,还被打入牛栏送往坪石天堂山干校劳动。面对逆境,吴老胸怀坦荡,自觉挑重活干磨练自己。然而在中山大学,在中文系,吴老的漫漫岁月确有许多业绩是值得赞许,堪为一歌的。1958年,年富力强、风度翩翩的吴宏聪老师回到中文系担任副系主任不久,即率领全系师生到东莞虎门秋收劳动,与虎门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直至当年的学生毕业数十载后聚首仍不忘回虎门去看看,回味昔日的友情,感受当今之巨变。1965年夏,首届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有一场活动在中大校园举行,时任中大校办主任的吴宏聪担任总指挥。康乐园里响起了嘹亮的中日友好乐曲“东京——北京”,好几百名中日青年围绕着中区广场欢快地跳起了阿波舞。整个活动组织得气势恢宏而有条不紊,十分成功,获得普遍赞扬。工农兵学员进校后,吴老恢复了中文系的领导职务,热情带领广大师生并与之一起在校内外摸爬滚打。记得有一年大暑天,吴老领着我们两人到新会县为“学鲁迅”班学员上辅导课,晚上就同睡在圭峰山招待所的一间普通客房。那时开着强档电风扇仍闷热难当,我们只好把席子铺在地板上度过了难熬的一夜。开放改革后,吴老审时度势,看到广大青年热切学习文化知识的需求,与中文系诸位领导一道,办起了中山大学中文刊授中心,组织教师编写成年自学考试大专和本科的相关教材,定期出版《中文刊授指导》刊物,安排教师到各刊授点上辅导课,为中文系的发展写下了光辉一页。

      汉语培训中心的创办和发展更是离不开系主任吴宏聪老师的鼎力支持。1980年秋,吴老透露了一个讯息,省委书记任仲夷说广东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结成了友好省州关系,要中大准备派教师到澳大利亚去教中文。这年12月,我到武汉市参加修辞学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修辞学会成立大会,忽然接获中文系的电报,要我回来接手对外汉语教学,赶赴南京参加教育部召开的来华学生短期中文教学座谈会。此后,教务处负责人奉黄焕秋校长之命,与中文系领导多次磋商筹办汉语培训中心之事。吴老预见到在世界上推广汉语教学是开放改革的必然趋势,对此举给予全力支持。198172日,中大汉语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为副系级建制,附在中文系,高华年教授任主任,我任副主任。高老师和我商议,教外国学生学汉语不同于中国学生,是把汉语作为外语来教学的,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教法,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并提出在中文系和外语系77级本科毕业生中各选留2人。汉语培训中心成立之初,外国学生只有美国加州大学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的交换生不足10人。要一次性占用中文系的4名教师编制,曾遭到部分教研室主任的反对。吴主任顶住压力,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终于留下了4位青年教师。这就给汉语培训中心在学生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得以派出教师到北京语言学院和南京大学去脱产进修,较快地熟悉和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法。1983年开始,国家教委外事司分配外籍公费生来中大学习,我校还招收了部分自费生,留学生人数逐年有所增加,加上校内外举办多期汉语短训班的需求,系领导又陆续给我们补充了多位中文系和外语系的毕业生,使汉语培训中心的教师编制达到十六七人,为日后的大发展准备了师资条件。吴老还通过一些关系,帮助汉语培训中心建立起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交流关系,还聘请香港大学的缪锦安博士担任客座教授,对中心的教学工作给予指导。对外汉语教师到外地参加业务培训和出席有关学术会议的经费,系领导也总是有求必应,给予学校财务报销的方便。可以说,汉语培训中心的创办和逐步发展,没有系主任吴宏聪老师的大力支持是没有可能的。

      吴宏聪老师对长辈、对同事、对学生、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那可是说不尽道不完,众口皆碑的。王越先生原是中山大学的教务长,1958年创办暨南大学,调往暨大当常务副校长。王越先生退休后,吴老每逢过年,定要亲往老领导住家看望,从未间断过。吴老在中文系任总支统战委员多年,经常走访系里的老先生,对老先生一向大度宽容,从不找茬。对系里的广大教职工也莫不是关怀备至的。1962年经济生活困难期间,吴老带头并联络系里正副教授凑齐数十张优惠餐券,与全系教职工一起到西堤大同酒家饱吃了一顿高级餐。每逢晚辈们前往吴老家拜访,吴老总是泡好茗茶,热情接待,亲切交谈。吴老说,他退休后别无所好,就舍得买名贵的茶叶品尝。1994年我到台湾参加两岸汉语语汇文字学术研讨会,就给了我500港元代购台湾出产的冻顶乌龙。许多外地学生回校,都惦记着吴老的真情,总要抽时间去吴老家看望。香港大学的缪锦安先生每次来到广州,都必宴请吴老和中文系的一些教师。2010年,吴老欠安没能前来午宴,缪锦安先生餐后还特地约我前往其家拜候。2004年校庆80周年,我们中文系1956级部分同学回校。吴老住院刚出来,仍拖着病体热情接待我们,还能唤出多位学生的姓名。吴老是位非常注重礼仪的长者,客人到访告辞时总要移步送到楼下大门口。即便是九十高龄后腿脚不便,也要起身送到居室门口握别。2010年春我去看望吴老,离开时我劝他不必起身了;他执意要送,刚站起来就双腿一软,吓得我连忙双手扶他坐好。我有时送吴老一点儿家乡食品,他总是礼尚往来,硬要回赠一些礼品。吴老退休后,每年新春,都要步行数十分钟来到中大西区,挨家挨户回访一些教师,脚力不好时就由外甥女陪同前来。吴老对校内教职员工如此,对一般朋友也同样是情真义切。1975年,吴老与我到江门市上辅导课,有位年长的学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不久他来到广州,住中山七路,邀请我们星期天去作客。吴老没有推辞,与我一起欣然乘公共汽车前往赴约。吴宏聪老师一生以诚待人的高尚真情,恒留学子们的心扉,感人肺腑。这就无怪乎在中大怀士堂庆贺吴老八十寿辰时,有学生说起与吴老师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了。

      “真情”,可贵的“真情”!欲问其价位如何,吴宏聪老师答曰“无价”,真乃透辟之言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乃发乎内心深处,其价值确实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又岂可用金钱换得的呢?

             :吴宏聪教授原籍蕉岭,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有

                人推荐他任蕉岭中学校长未果。 1946年后到中山大学任教,曾任中文系

                主任多年,是一位很受人们尊敬的名师。20118月辞世,享年93寿。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1 |  阅读: 33 |  个人分类: 客家文史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13.03.01 20: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4-27 20: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