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张维耿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2033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梅县旧时的婚嫁习俗

热度 2已有 5129 次阅读2013-12-29 09:45 |个人分类:客家民俗|系统分类:工作•职业•资料•技术|

                                                        梅县旧时的婚嫁习俗

    我青少年时居住在梅县城郊,多次目睹了旧时的婚嫁习俗。那铜鼓花轿、嘀嘀嗒嗒的大行嫁,至今记忆犹新。经过多次调查,将梅县旧时婚嫁习俗整理如下:

    在梅县,旧时男子到了十八九岁,女子到了十六七岁,往往就谈婚论嫁了。那时男女婚嫁不能自己做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常由男方父母放声出去,或托亲友,或托媒人物色门户相当的对象。以往有些以做媒为生的人早就关注好了哪家男女该婚嫁了。他们受托后,穿梭于双方父母之间,用甜言蜜语将对方多加溢美,想方设法说合。

    接下来就是相亲,由男家派人到女家去探看,俗称“看妹子”;女家也要派人去男方“看屋舍”。若双方看了满意,由男家请女方父母吃饭,包“面花钱”。接着女方将庚帖传递给男家,叫“打年生”,由男家将双方庚帖送算命先生对生辰八字。如若双方生辰八字相生而不相克,由男家送戒指给女家以示定亲,婚事就算定下来了。此后男家择定新娘过门的吉日良辰,提前送聘礼和“轿下酒”给女家,告知进门日期及时辰。聘礼通常有全猪(或两大串猪肉)和两只大公鸡,糯米红酒,红纸包装的数筒糕饼,用红色大抬至女家,其中猪鸡和红酒供出嫁头一天做“轿下酒”之用。若女方有祖母的,还要加送阿婆菜,包括一大串猪肉和礼金。男家还须包送聘金和金饰给女方。聘金通常是含有连续几个9的红包如999元,以示婚姻长长久久。金饰通常含两枚金戒指,一条金项链,比较讲究的再加一对金手镯。

    新娘出嫁的头一天,要在女家摆轿下酒。晚上新娘通常要吃白果糖水,以免第二天坐轿途中和拜堂、喜宴时如厕,夜深人静时母亲也要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出嫁当天天未亮,就要替新娘准备好鸡蛋煮米粉,新娘面对灶门吃个饱,叫“吃满肚”。吃过后沐浴更衣,把换下的裤子留下来垫花轿座椅压邪。男家迎亲时,大门两边贴好大红金字对联如“百年好合,五世其昌”,新房门上方同时贴上“鸾凤和鸣”一类金字横幅。早饭后,男家迎亲队伍打着花轿和绿轿出发,若新郎亲迎则坐上花轿。花轿抬到女家下厅,新郎下轿,再进入中厅。绿轿则停在大门外头。轿夫抽空在女家用点心。新娘化好妆,穿好大红衣装,披上罗帕,随身带一个红包,在上厅点香烛拜别祖宗。由父兄念“茶香酒香,子孙满堂”,送新娘到中厅,登上花轿,锁好轿门。新娘须哭别父兄,但不必开声大哭。梅县的花轿由彩色通花玻璃制作,顶盖四周覆以彩珠,轿门挂有珠帘,外观非常漂亮。花轿通常四人扛抬,讲究的八人抬。迎亲队列由一男童拖青(通常用榕树枝)先行,接着是铜鼓乐队,媒人乘坐的绿轿,紧跟着是新娘花轿,(如新郎亲迎,则坐另一顶绿轿紧跟花轿),后头是用红扁担挑着一对火斗的吊帐伯姆,迎亲送嫁的姐妹,用红扛抬的嫁妆走在最后。姑娘出嫁进男家大门一般在上午,安排下午进男家的属于再醮的妇人,称“二婚亲”。

    花轿抬到男家门口,时辰一到,大门口燃放鞭炮,鼓乐齐鸣,由一男童打开花轿门锁,新娘脚踢轿门,同时把红包递给男童。然后由好命妇人牵新娘下轿进入大门,直至上厅。新娘进大门时刻,常见做家娘的躲进菜园,到拜堂时才回到厅堂,以求有缘(梅县话“园”、“缘”同音,“有园”即寓“有缘”的意思)。紧接着点燃花烛,举行隆重的拜堂仪式:按顺序一拜天地,二拜祖宗高堂,三夫妻对拜。厅里按例摆放两把交椅,上面铺放讲究的座垫,高堂按男左女右就坐。如高堂已去世,新郎则要拜请先祖入坐。新郎新娘双双拜过高堂,然后才夫妻对拜。拜堂毕送新郎新娘入洞房,新娘卸下罗帕。洞房内由子孙满堂的老妇俗称吊帐伯姆的悬挂蚊帐。洞房桌面点一对油灯,摆一对盛满红酒的酒杯,两只红鸡蛋,两双红筷子,五个斋盘(分别盛莲子、百合、红枣、槟榔和糖果,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生活甜蜜)。在洞房里,新郎饮过酒后,一定要吃下两只红鸡蛋。

    拜过堂后,新娘的母亲称“且(念阴平)姆”的及弟妹等进门,俗称“新且姆逻(念‘拉’,阳平)月”。据说以往“逻月”是在迎亲的第二天,后来才改为当天。逻月时通常由新娘的嫂子(客家话称“舅姆”)挑一对红篮,内装一对搪瓷茶缸,两把牙刷,两支牙膏,一对镜子,一对梳子,两双拖鞋,两筒圆饼,一把雨伞以及新郎新娘的裤料,用长命草、状元红、柏树叶等覆盖好。进门时男家要送红包给挑红篮的舅姆和小舅子、小姨子。

    中午,男家在客厅宴请诸位亲友。新郎的午餐饭菜需用麻筛托着端入洞房,新娘则用筷子捅鱼眼,以示不要眼光短浅。旧习新娘出嫁当天不吃两家饭,凌晨在娘家已“吃满肚”,洞房里不能再吃。为使不致太饿,新娘可以在洞房吃些肉丸、糕饼之类的食品。

    午宴毕,新且姆等人离去,男家要回送红酒、鸡腿、猪肉及两筒圆饼给新娘的父亲。新娘送出门时,新且姆将两筒圆饼各掰开一半留给新娘。

    入夜后在下厅难新娘,俗称“搞新娘”,要求新郎新娘四只手捧托茶盘,按辈份高低年龄长幼向亲友敬茶敬烟。旧时点烟用纸媒条,有人在点烟时故意把火吹灭以作弄新郎新娘;也有人硬要新郎新娘当众拥抱接吻;更有人恶作剧,如把蚂蚁放进新娘的衣衾等,直把新郎新娘弄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搞新娘的活动经常闹到深夜才散去。新郎新娘回到洞房后,还要闹洞房。有人在洞房门口偷听新郎新娘的悄悄话,有人甚至从窗口伸条竹竿进去挑新房的蚊帐等。梅县东郊三坑村某姓还有这样的陋习:新婚当晚要在床上铺块白布,床头放一盆清水,用以检验房事后新娘是否处女身。

    新娘过门后第三天,娘家的姐妹们,俗称“大细姑”的要到男家探望新娘,俗称“逻(音‘拉’,阳平)三朝”。大细姑“逻三朝”,通常提一个篮子,里面放上剪刀、尺、黑白两团线和鸡蛋等。送新娘这些用物,表示新娘到了第三天,就应开始做针线活了。大细姑进门后,男家要用六盘小炒或鸡蛋煮米粉招待她们。三朝过后,新娘可以择日回娘家,与母亲、姐妹等见面叙谈,新郎也可以应邀一起到女家上门。新郎首次到岳父母家,俗称“新姑丈上门”,须准备好红包分送亲戚。

    总而言之,在梅县许多地方,男婚女嫁的旧俗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基本上保持和继承了中原汉民族的婚嫁礼仪。

花轿迎亲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明夫 2013-12-29 14:36
谢谢张教授,不说真还不知道旧风俗。。。。。
回复 影窗 2013-12-29 18:27
如今儿已经很难见到。
回复 顿悟 2013-12-29 18:33
现在变态了
回复 张维耿 2013-12-29 18:49
明夫: 谢谢张教授,不说真还不知道旧风俗。。。。。
以往穷苦人家无缘于婚嫁旧俗,应是中产以上的家庭才能这样做的。
回复 张维耿 2013-12-29 18:59
影窗: 如今儿已经很难见到。
真的现在很难见到这样的婚嫁场面了。记得多年前梅县三乡一位华侨模仿旧时婚俗,以传承中华文化。
回复 张维耿 2013-12-29 19:01
顿悟:
现在变态了
如今摆阔气讲排场的风气太厉害了。
回复 影窗 2013-12-29 19:09
张维耿: 真的现在很难见到这样的婚嫁场面了。记得多年前梅县三乡一位华侨模仿旧时婚俗,以传承中华文化。
小时候见过一姑妈出嫁,按着这些风俗。那时候,我们就跟在新娘子的后边,捡新娘子从身后洒下来的硬币,有一分的、五分的、一毛的、五毛的,好不乐乎。
回复 张维耿 2013-12-29 21:29
影窗: 小时候见过一姑妈出嫁,按着这些风俗。那时候,我们就跟在新娘子的后边,捡新娘子从身后洒下来的硬币,有一分的、五分的、一毛的、五毛的,好不乐乎。 ...
我小时候见过二哥成亲、姐姐出嫁,那些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回复 miss默默 2013-12-30 10:03
坐花轿貌似是很多地方以前都有的习俗哈!现在都不多见了!
回复 张维耿 2013-12-30 12:10
miss默默: 坐花轿貌似是很多地方以前都有的习俗哈!现在都不多见了!
很多地方都有坐花轿嫁娶的习俗,但客家地区的花轿比较亮丽,有其特色。
回复 小2 2013-12-30 18:16
张老介绍得好详细,原来亲家母的客家话要说“且姆”,又长知识了。
不过,如今结婚已经越来越简单化了,上面很多老习俗都见不到咯。
回复 张维耿 2013-12-30 18:49
小2: 张老介绍得好详细,原来亲家母的客家话要说“且姆”,又长知识了。
不过,如今结婚已经越来越简单化了,上面很多老习俗都见不到咯。 ...
老习俗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了。
回复 羊咩咩 2013-12-31 20:26
谢谢张老师详细介绍旧时婚俗。现在新事新办,没有那么多下数了。有点新人还选择出外去旅游结婚。
回复 张维耿 2014-1-1 09:51
羊咩咩: 谢谢张老师详细介绍旧时婚俗。现在新事新办,没有那么多下数了。有点新人还选择出外去旅游结婚。
我是主张俭约办婚庆的,不必太铺张浪费。攀比摆阔气,讲排场之风该刹一刹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13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