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客商大会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1635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拓荒之路--澳大利亚的客家人

已有 441 次阅读2009-8-20 10:12 |个人分类:客家文化|系统分类:大杂烩

    1840年,英国殖民统治者在殖民地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这是绝好的发财机会。当局认为,开采的劳动力越多,从中渔利也越多,时间也更快捷。但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于是英国殖民者在本土、欧洲、中国等地放风宣传:谁去澳大利亚谁就会发大财。英国当局将大批犯人流放此地,而欧洲一些衣食无着的人也抱着淘金发财的梦想,纷纷来到这里。这时,福建、广东的客家人一听说有个地方有金子,尽管半信半疑,却也有为数不少的人甘愿去冒险碰运气。

    多数客家人并不知道澳洲有多远,他们毅然坐上英国船,离开了祖国。从1854年起,他们一批批乘着小船,在波浪中飘过南太平洋,到达墨尔本,徒步到93英里外的桑德赫斯特棗沙丘(1891年,这个华人聚居地改名本迪戈)。开始时,他们挤在简易的工棚里,淘金全部用手工,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发财之梦可以使无数的人舍身忘死,奋勇向前。中国人长辫子、瓜皮帽、蓝布短衣、斜纹短裤。上工时云遮月,下工时水映星。吃粗粮,睡草窝,废弃的火车厢成了高级旅馆。1857年。全矿的华工有35000人,是金矿工人总数约四分之一。华工们勤劳、守法;他们进不了被垄断资本霸占的富矿,一般都到不再有人管理的废矿区挖掘,将旧矿渣重新淘洗。浪迹天涯的客家人,以百倍的毅力艰苦奋斗。他们在本迪戈这个原为沙丘的不毛之地注入了辛勤的汗水,建造房屋,开垦土地,传播农业耕作技术,推广中国带来的农作物,还教当地人烹调和陶瓷工艺,同时也把民俗文化活动和寺庙建筑艺术带到了异国他乡,他们不忘祖宗,在共同建造的寺庙中,一祀孔子,二祀关公,三祀老子,四祀各姓祖宗,并定期举行庙会。


    民之流离失所,莫不出自生存之忧;民生之忧,莫不出自官吏的腐败或因此而引发的战乱。据华侨分布的报告说,按数量统计,美国接受华侨最多,按人口比例统计,澳大利亚接受华侨最多。华侨为开辟澳大利亚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血汗肥沃了他乡的土地,又生生不息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生在异国他乡的客家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5-14 16: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