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梅州时空 返回首页

梁德新的个人空间 http://www.mzsky.com/?1524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围龙屋松口崇庆第客家文化探秘

已有 2531 次阅读2013-9-29 19:29 |系统分类:情感•心情|

围龙屋松口崇庆第客家文化探秘

周云水[1]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到梅州旅游,千年古镇梅县松口是一定要去的;而去了松口,凝聚客家传统文化的围龙屋自然不可错过。松口在梅州客家发展史上曾经具有独树一帜的辉煌,其各色各样的建筑形式就是例证。其中,俗称“古秀阶”的崇庆第最具典型,它除了具有一般围龙屋的建筑特征之外,还有内外装饰的各种字画题材,充分体现当时客家华侨接纳多元文化的胸襟与气度。另外,从空中俯视崇庆第,又会发现它并未严格地左右对称,这种略显怪异的外观布局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不仅体现了类似古氏之类的客家宗族奋斗的历程,更反映了客家传统农耕社会宗族之间剧烈的社会竞争。

崇庆第位于松口镇溪北大塘村塘谢村村民小组的鹧鸪岃,距离松口往茶阳古镇的国道不到500米。它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是当时古家三房的五兄弟出资合建,委托其伯父古秀阶理事,工人领料、领工钱都要找他,因而当地人便把这座大屋叫做“古秀阶”。整座房屋共有10天井、9厅、73房、2口水井。“崇庆第”三个字乃清末榜眼朱汝珍所题,大门直进分别为下、中、上三个厅堂,厅堂房梁上的绘画令人叹为观止,工笔精细,人物栩栩如生。化胎后面是半圆形西式两层楼的围龙屋,与大门口的半圆形水塘遥相呼应。客家围龙屋素来讲究严格的前后左右之对称,但若从空中俯视崇庆第,就会发现它的左侧却少了4间房及半个天井,呈现一块面积约80平方米的内陷,因而使得整座大屋的外观甚为奇特,这其中就与古家的家族创业历史及其与梁姓宗族的恩怨故事密不可分。

出资建造崇庆第的是马来西亚百年老字号“仁爱堂”第四代掌门人古国耀、古国钧、古国璇及古国亮等五兄弟,他们接手经营“仁爱堂”之后,家族财富似雪球般越滚越大,就委托伯父古秀阶回乡建造房屋。“仁爱堂”的创始人古石泉出生于松口溪西的黄砂村,其兄长古建成从小过继给别人,二兄古定长夭折,家中还有四弟古敬垣、五弟古朴齐及六弟古子苑,排行第三的古石泉实质上负起长兄之责,十余岁便要赚钱养家,还要兄兼母职,背着幼弟到山中砍柴帮补家用。马来西亚林博爱主编的《南洋名人集传》载〈古石泉君〉一文专门描述了古石泉少年的经历,说他“孝友出于天性。尝以樵采入山,襁负幼弟,登高屡险,十余里无倦容。父母或以为累,阻不可。君曰:儿力能扛鼎,多负一幼弟,薪不减采也。”1796,古石泉在邻近槟城海岸线的椰脚街创立了“仁爱堂”,1845年的“仁爱堂”帐簿显示出古家在那时的经济收入已经相当稳定,而且有能力承担很多的应酬和捐款。古石泉发迹后第一件事是回乡买田建屋,留下老四古敬垣在家侍奉父母,亲自带领五古弟朴齐及六弟古子苑到槟城协助打理“仁爱堂”。

在东南亚一带,“仁爱堂”历史最悠久的中药行,至今仍在槟榔屿唐人街屹立不倒,而且在1950年代还一度执中药界操盘叫价的牛耳。尤其值得马来西亚华人津津乐道的是,“仁爱堂”这家华人的药铺居然是大马第一家使用邮局信箱的商行。据说,这个足以炫耀历史地位的P.O.Box No.1, Penang (槟城第一号信箱)曾让渣打银行开出15万元的天价并附加其他条件要求仁爱堂转让,甚至在仁爱堂一再坚决不让之后,个别邀功之辈还向邮局官员游说,直至有关官员秉公处理,说客方才理屈词穷。

古石泉逝世后,“仁爱堂”由其长子古晓屏接手。由于古晓屏“性诚厚,言行不违,买卖药材皆上品,以人命相关,故未敢一毫苟且焉”,因而将“仁爱堂”的生意打理得井然有序。古晓屏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古秀阶、古聘臣、古歭五和古宝阶,古秀阶在40余岁之龄南来与古敬垣的曾孙古君达合掌“仁爱堂”,将家族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当时其家乡松口西溪黄砂交通不便,于是在溪北大塘后距离“崇庆第”直线距离100米的地方先买下一块地,建造了一座名为“晓屏公祠”的祖祠,其大门的楹联写着“乾坤载晓、宗德维屏”,这足以可见古家的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已经非同一般。

古晓屏三子古歭五(字访溪)是清末秀才,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工科学士。他生有五个儿子,因“仁爱堂”的第三代掌门人古宝阶逝世,其长子古国耀十六岁来槟榔屿接任“仁爱堂”经理,就开始大力改组扩充。古国耀历任平章会馆协理、广汀会馆与客属公会副会长、嘉应会馆及中医中药联合会会长、锺灵与公民等校副董事长、广福宫及时中学校财政、中华总商会、南华医院与星洲客属总会董事。在古国耀主掌“仁爱堂”的20世纪3040时代,“仁爱堂”一度拥有槟榔屿唐人街的整排屋宇,家族资产在当时马来西亚的华人世界里首屈一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古国耀五兄弟委派伯父古秀阶回到故乡松口建造“崇庆第”,并在大门的楹联上标明“崇严祖德、庆祝春熙”的训示。从“崇庆第”保留到今天的规模,可想象古石泉子孙当年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兴盛。据说,古国耀在193040年代常可不用护照就能出入“民国”的海关,这不仅由于古国耀继承了叔父古宝阶的政治倾向,更是因为“仁爱堂”这块老招牌在国人心目中已是如雷贯耳。古国耀自小随父亲古歭五在日本生活的经历,加上众兄弟在东南亚经营“仁爱堂”见多识广,使得崇庆第的建筑装饰风格具有了以下特色:

其一,精湛的雕刻工艺。崇庆第有120处木雕,大的木雕如正堂梁上的镂空的雕花及搭配有多种颜色的涂料,即使在7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色泽鲜艳,令人眼花缭乱而赞叹不已。两侧屏风上的飞禽走兽及花鸟虫鱼,经过镂空及鎏金处理之后,虽然经历过数次劫难遭受过破坏,至今仍能给游客栩栩如生的感觉。

其二,传统文化的烙印。“仁爱堂”强调从品牌创始人古石泉一脉相承的孝道对于创业到守成的重要性,家族成员之间强调孝道、遵循祖辈教导、守护祖业的感情,无疑是维系家族事业的推动力。这体现在崇庆第内部装饰的各种经典故事绘图之上,比如横梁下方的“平湖秋月、兰桂庭芳、清明赏菊、杞菊延年、锦上添花、木兰从军、赵子龙单骑救主”等主题,再比如表现传统生活场景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航海、牡丹采药”等图案。

其二,中西合璧的绘画。崇庆第的设计图纸由当时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建筑师古学瑶亲自完成,他回国考察了梅县松口周边知名的客家围龙屋,然后结合西式建筑理念,在化胎后面设计了二层走马楼式的围楼。最有意思的是正堂左右两侧横梁上涉及女性题材的绘画。比如,左侧是一位正在专注于读书写字的中国女性,右侧相对应的地方却是身穿洋装的中国女子在拉小提琴。更令人惊叹的是两侧屏风上方的绘画中,女性的衣着打扮完全超出了东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着装的藩篱,充分吸纳了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这是古家第四代融入东南亚文化的例证。

其三,不让寸土的无奈。古家凭借在马来西亚经营“仁爱堂”积累的巨额财富,虽然可以在交通更为便利的溪北大塘后购置土地建造祖祠及住房,但拥有良好水路交通的松口也是人才济济不乏富商巨贾,比如崇庆第周边的梁氏宗族。古家在建造崇庆第初期,因为左侧是梁姓的一块土地,虽许诺用银元铺满所需地皮来购置土地却未如愿,只好立下“永世冤仇”的石碑,警示后人记住此挫折。

 

松口崇庆第平面图(左侧虚线之内的部分因为没有买到土地只能向内凹陷而建)


[1] 周云水,男,江西石城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人员,博士,主要研究客家文化与社会变迁,目前重点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客家传统村落社会的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手机版|Archiver|梅州时空网 ( 粤ICP备09090531号-3 )

粤公网安备 44140302000008号

GMT+8, 2024-4-28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8-2014 Design: 梅州时空

返回顶部